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004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9-02

编纂文史精品 留住历史记忆

 

——松桃自治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小记

 

□龙文风

 

  编辑出版《松桃人的抗战》《苗族文化交流与发展》《居住的风景——松桃苗族建筑概述》《松桃苗寨(画册)》《松桃苗族广西支脉纪事》《红色火连寨》等6个专辑;与渝湘鄂等毗邻兄弟区(县)、全国5个单列苗族自治县协同编辑出版6个专辑;向省政协、铜仁市政协提供各类史料10余篇近5万余字的文史资料……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政协坚持“三亲”原则,按照“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要求,把文史资料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能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和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征编富有时代精神和内涵的史料,发挥了文史资料在传承历史、传播文化、教化育人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为宣传苗乡松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覆盖面广 亮点纷呈

  松桃素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鸡鸣三省、黔东门户”之美誉。有杨芳、戴大醇、石柳邓、吴向必、欧百川、滕久荣、龙世昌等历史风云人物和革命先烈,有“梵净山下小南京”寨英古镇盛极一时的史迹,还有盛名远播、独树一帜的松桃苗家绝技绝活、苗族银饰、苗族美食、苗族祭祀文化等。这些丰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遗存,是政协文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县政协始终以突出松桃苗族文化这一地域特色为根本,全力发掘好、传承好、保护好。

  县政协努力在补史之缺、续史之无、详史之略、纠史之错上着力,力争做到既覆盖所有,又突出重点,使其成为全县史料宝库中的明珠,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如,在编撰《松桃人的抗战》一书时,据史料记载,新38师是往印度撤退,这是历史大事件。但据新38师上校龙骧回忆,他带伤兵不能随大部队行动,是随第五军翻越野人山回国的,这就是局部的真实。对此,县政协采取了既尊重历史又尊重事实的方式,融合二者,客观地进行描述。

  此外,在挖掘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寻根文化等方面,编辑出版了《苗族文化交流与发展》《松桃苗族广西支脉纪事》;为完整呈现全县风格独特的苗族建筑,先后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的《松桃苗寨》画册、学术研究方面的《居住的风景——松桃苗族建筑概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编纂了红色松桃系列之《红色火连寨》。

 

创新举措 特色凸显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内容不断延伸,领域更宽、任务更重、标准更高。县政协积极探索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保质保量完成文史资料征集、编撰和出版任务。

  在征集渠道方面,县政协主动加强与省内、市内及跨地域县(区)政协之间多方位、多层次的协作,还加强与史志、档案、文化、宣传、文联、作协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筑牢工作基础。如,县政协联合县文旅局、县苗学会征编了苗族百科全书《东部方言苗族口传经典》(系列丛书)。在人力方面,由县政协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持制定详实可行的编辑规划;县政协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全程参与指导、协调;县政协文史委负责人具体牵头组织委员、专家、作家开展实地调研、资料征集、撰写编辑等工作。在财力方面,县委、县政府每年以不少于30万的专项经费纳入全县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在物力方面,县政协办公室专门提供一辆车,供县政协文史委(编委会)使用。在编写方式上,注重丰富和提升文史资料的文学性与可读性。如,在编写《松桃苗族广西支脉纪事》《红色火连寨》时,一改过去的“工具书”定位与单一呆板、枯燥乏味的表述方式,大胆尝试散文、游记、随笔等文体,从内容到形式上实现质的改变,让更多的读者、受众接受并“爱”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