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个关键词”
看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谢娟娟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取消农业税牧业税,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提出“三步走”战略到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调整外交方针政策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系列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六个关键词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自此,在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开放14个沿海城市,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党带领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推动下,中国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上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开放: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其中,实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逐步向现代医疗保障制度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逐步发展起来;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方针: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创造性构想。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也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央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邓小平理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智慧,它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过程中,邓小平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把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坚定意志,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一条心”的改革者。党是领导一切的,想要将“改革开放”这场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深化地发展下去,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动摇,自觉地贯彻党制定的改革路线。改革需要强大的政治力量作为基础,而“由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就是一个坚实的政治基础。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必须一直把这个原则贯彻下去,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在前进道路上,要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和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爱国者治港”原则,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胸怀大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一盘棋”的改革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尊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要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力建设,用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实事求是、提高科学思维和业务能力。
振奋精神,坚持和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做“一股劲”的改革者。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深化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在推动改革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巩固优化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完善基金监管服务体系、推进落实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充实提升基本医保公共服务水平。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改革,绝不是靠“吹拉弹唱”、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成功,我们需要“一股气”,一股一抓到底、一往无前的劲,一股“敢为天下先”“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和决心,一股“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精气神,以医保改革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一以贯之,坚持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一身正”的改革者。党面临的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面对新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自我革新,自我审视,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进一步加强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良好的党内基础。
(作者系云岩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