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越来越多 “好品牌”越来越响
——十二届黔南州政协视察调研工作走笔
□李思贤 蒙帮婉
《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能致富”调研报告》《黔南州农村产业革命产业选择情况调研报告》……从2017年到2020年,撰写出40多篇视察调研报告,这是十二届黔南州政协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2017年以来,州政协聚焦黔南发展的堵点难点,精心选题、立足破题、注重解题,沉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工作,撰写出一份份高质量的视察调研报告,建言献策的“金点子”越来越多、民主协商的“好品牌”越来越响、团结奋进的“同心圆”越来越大,在推动黔南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取经”开“良方”
2017年,州政协调研组撰写的《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中,关于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为黔南茶产业的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让“都匀毛尖”这个黔南州茶产业品牌不断打响,茶园质量不断提高,茶叶产品销路不断扩大。
这份报告为何如此“接地气”?归根结底在于州政协持续深入基层“取经”。
调研组深入基层,走访全州各县(市)茶叶基地,了解情况,摸清底数。调研中,为研究一株大山深处的近缘植物,在没有通路的情况下,调研组步行摸爬着翻过一个个山头,到达最远的茶叶基地、最老的茶树之下。此行往返花了四个半小时。
此次调研工作持续一年多,行程4万多公里,采集叶、花、果等有价值的实物标本508份,拍摄图片1000余幅,获得1.75万余个数据项,基本摸清了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的情况。
调研形成的《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得到州委书记唐德智的批示:“政协的这个调研和这份报告很有价值……”,并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为借他山之石,攻本地之“玉”,推动黔南州茶产业再上一个台阶,州政协主席魏明禄还多次组织调研组前往四川、浙江等地,学习经验。
在州政协的助力下,黔南茶产业继续改造升级,茶园提质增效,夏秋茶也充分利用起来,茶旅融合不断推动,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不止于茶产业,州政协还围绕农村学前教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开发与利用等精心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一篇篇饱含方方面面智慧和心血的调研报告经过层层把关陆续成稿,许多调研成果进入州委、州政府决策。
2020年,唐德智对《黔南州财源建设情况视察报告》作出“报告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相关意见建议可在规划中采纳”的批示,对《黔南州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作出“请州卫健局结合编制‘十四五’专项规划,认真研究,合理采纳调研报告成果”的批示。
聚焦“三农”建诤言
“十三五”期间,黔南州脱贫攻坚全胜收官,全州 92.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73 万人搬出大山过上好日子,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有十二届黔南州政协的一分努力。
近年来,州政协把如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选题的主要方向,从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做好农村工作、提升农民收入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
州政协调研形成的《如何做好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我省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发展的问题和建议》《关于加快我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等一系列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等的肯定性批示。
2017年,州政协用时3个月对全州易地扶贫搬迁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总结形成的《如何做好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调研报告直面问题、剖析到位,得到时任省长谌贻琴的批示,并安排分管领导对相关工作进行查缺补漏。
2019年,为全面了解全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有序稳步发展,助推打赢全州脱贫攻坚战,州政协调研组分别赴三都、荔波、福泉、贵定等地进行了实地视察、现场调研,通过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体制机制、政策扶持等情况的深入了解,形成了《黔南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建议加强加快《黔南州推进“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落实力度和进度,并根据《指导意见》进一步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盘活村、组集体资产。
《报告》带来了实质性效果——2020年,在“村社合一”的推进下,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土地入股6000亩,发展茭白产业3000亩、折耳根2400亩、辣椒1000亩。实现产业产值1.5亿元,带动806户3543人增收,户均增收10万元。三都自治县九阡镇石板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今年预计突破1000万元。
今年,州政协又针对“空壳社”的问题,调研并起草了《新形势下我省农民合作社避免空壳化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对策建议》,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蓝绍敏的批示。
从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到乡村旅游助推脱贫,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到农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一路走来,州政协各调研组剖析了黔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主动担当作为,聚焦脱贫攻坚这项民生工程,积极建言献策,书写了优异的扶贫答卷。
“解剖麻雀”提“金点子”
无论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或是全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财源建设研究还是低效玉米调减,州政协始终紧扣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中带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选题,力求所定选题党政关心、群众关注,确保课题调研有价值、有意义。
为写出高质量的报告,州政协加强指导,把好“三关”。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辅导等方式,精准指导调查研究、报告撰写,严把调研报告政策关、专业关、文字关,确保调研成果可转化、能落地。
2020年,州政协大胆创新,抓住用好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机遇,在建立政协履职与党政工作衔接制度时,将反馈转化运用政协履职成果情况作为一项“刚性约束”、定为制度,要求州直相关部门对政协所议之事、所建之言、所献之策,既要有态度,又要有落实,并在规定时限内,向州政协办公室书面反馈,反馈情况由州委办公室或州政府办公室在当年年末予以通报。
这一条制度性约束条文,解决了政协发挥履职作用、增强履职质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出的建议能够得到很好落实,我们干劲更足了。”州政协委员林娜表示。
蹚入深水摸活鱼,“解剖麻雀”写报告。州政协以要选好题目、要充分调研、要吃透政策、要略写成绩、要找准问题、要建议可行“六要”为抓手,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深入扎实的开展调查研究,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也是必备的基本功。”魏明禄说,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协商监督有依据,参政议政有素材,发表意见有底气,建言献策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