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动机制” 做实“三帮一转”
——碧江区政协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碧江区政协办公室
“十三五”时期,碧江区城镇化集中安置搬迁群众12348户55872人。建成枇杷湾、和谐家园、响塘龙、地里、矮屯白岩溪、打角冲、正光、新矮屯等9个安置点,建房184栋13143套,完成计划任务的100.32%,实现跨区域搬迁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2020年,为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碧江区政协发挥自身优势,举全区政协组织之力,强化“组织推动、示范带动、协作联动、帮扶行动”,强力推进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转身份“三帮一转”工作,写好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为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组织推动
凝聚思想共识。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艰巨性、长期性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政协组织履职重点,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做到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凝聚助力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思想共识。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协主席为组长,区政协副主席、秘书长为副组长,各委(室)负责人、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主任为成员的区政协“三帮一转”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个工作组,明确1名副主席负责统筹,由相关委(室)负责人牵头,区政协委员配合,实行组长负责制,夯实组织基础。
推进工作统筹。印发《2020年助推易地扶贫搬迁“三帮一转”活动方案》,从时间安排、帮扶重点、工作要求方面予以明确,并根据就业、就学、就医和转身份四个方面工作,下发相应子方案,细化具体措施,推动工作落细落实。发出《关于积极参加区政协“三帮一转”活动倡议书》,建立区政协主席常态化听取工作汇报机制,进一步强化督促指导,确保活动抓实见效。
建立工作台账。分别建立就业、就学、就医和转身份四个工作台账,完整、真实、动态反映活动推进情况。
突出示范带动
坚持以上率下。区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带队,会同各专委会(办公室)主任和政协委员,先后12次深入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针对性调研,亲自督促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问题,为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树立榜样。不定期召开政协工作推进会,及时准确查找易地搬迁移民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和转身份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走访,组织街道相关负责人、社区“两委”成员、“四员一长”及搬迁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了解易地搬迁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和转身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完成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搬迁后续保障工作调研报告2篇,为扎实开展“三帮一转”活动明确了方向、找准了对策。
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市区主流媒体和区政协网站、碧江微政协平台,加大宣传全区政协系统“三帮一转”活动的工作举措、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编辑宣传信息8期,区政协在市政协工作推进会上交流了“三帮一转”活动工作经验和做法。
推进协作联动
坚持市区联动。在市政协统筹安排下,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市区政协联动工作机制,课题联动调研、活动联动开展、市区委员联动帮扶。
建立委员联系安置区搬迁户工作机制。压实帮扶责任,鼓励支持委员企业、商会组织通过解决就业、教育帮扶、送医义诊、法律援助等活动,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委员履职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
加强与部门协调对接。协调公益性岗位、做好用工对接、组织企业招聘,搭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对接区教育局,探索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课后辅导,打造《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四点半课堂”》经验。加强乡镇政协联络组参与互动,以“五个一”为抓手,有效调动搬迁安置点基层政协组织履职尽责,进一步做实“三帮一转”活动工作。
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抓实教学示范点建设,完成苏州市政协对口帮扶捐赠600万元用于灯塔小学1号教学楼建设;完成“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教学工作,移民班50名学生以优异成绩完成初中学业,升学率达100%。
深化帮扶行动
聚焦有就业抓帮扶。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调研,准确掌握搬迁户劳动能力、就业创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委员企业的就业平台优势,开展就业创业宣讲和咨询服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协调委员企业安排一批、争取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联系推荐外出务工一批、引导自主创业发展一批;依托市内园区企业、项目工地、城区服务业等,提供就业岗位2298个,通过委员企业吸纳就业733人。
聚焦就好医抓帮扶。建立联系安置点帮就医“一对一”工作机制,定点联系帮扶琵琶湾、打角冲、白岩溪安置点卫生室,提供医疗业务知识咨询解答,帮助提升诊疗水平。举办大型公益义诊活动,组织3家医院、30名医疗专家和医务人员,为安置点1000余人次群众提供慢性病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号召区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奉献爱心,捐赠各类药品、医疗物资价值1万余元。
聚焦就好学抓帮扶。建立委员企业扶持搬迁安置区学校机制,全力协助抓实安置区移民群众子女就学工作,推进安置区“爱心、真心、善心”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学全覆盖。组织召开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三帮一转”帮就学专题协商会,认真听取区直有关部门、搬迁安置区中小学及幼儿园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动员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向安置点学校捐赠学费、书籍和学习用品共计价值12.6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2人共计4.5万元。
聚焦转身份抓帮扶。区政协班子成员牵头,组织机关干部、街道政协联络组和政协委员深入联系安置点及搬迁户家中,围绕党的政策、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等,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教育,促进搬迁群众转变身份,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并增强搬迁群众感恩意识。加强与“新市民·追梦桥”工作有机结合,依托青年之家、春晖社等阵地,引导搬迁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