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怀 深 情 写 贵 州
——读叶辛《打开贵州这本书》
□向笔群
叶辛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创作起源于贵州,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高高的苗岭》《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岩鹰》等作品。贵州是叶辛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生活了21年,从这里走向文坛。贵州既是叶辛先生创作的起点,也是他创作的高点。在他离开贵州近30年后,再一次回望贵州,以他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书写贵州。于是,《打开贵州这本书》应运而生。
在这部《打开贵州这本书》作品集中充满新时期贵州气息,以贵州的人、事、景、物为创作元素的散文随笔、诗歌作品(除少量诗歌以外,大多数作品属于散文随笔)。这些作品都是作家面对贵州的物事,从心底发出的真情赞喟,饱含着作家对贵州的那一片挥之不去的深情。
《打开贵州这本书》是叶辛先生的手稿珍藏版,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事实上,字也如其人,一个人的书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叶辛先生的书写中,就可以读到他为文的严谨与真切——是这本书直观的亮点。然而在直观的背后,潜藏着作家娓娓道来的贵州情结,那一种深藏骨子里的情感。
优秀的散文在于它的真实、真情及真性。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叶辛的《打开贵州这本书》之中的散文随笔具备优秀散文的潜质。而真实、真性又是建立在真情之中,没有真情,就很难写出让人感动的作品。《打开贵州这本书》是基于作家真情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所以说,真情应该是这本书的主格调。
《打开贵州这本书》以作家敏锐的目光打量着贵州真实的物态,平淡之中透露着作家的深情。如写贵州茅台酒系列《茅台酒与和谐》《茅台和酱香酒时代》《不要折腾茅台酒》等随笔,还有以贵州茶为书写对象的《贵州的茶》(上下)、《又说贵州茶》《茶比汤色》等贵州元素的作品,以他独特的人生感悟,对贵州事物的书写,流露出作家求真的精神价值指向。
在《打开贵州这本书》中,充满真情的作品比比皆是,如《我的贵州情》《乡情》《安顺之恋》《黄果树的彩虹》《人间最短的河》等作品,对贵州的热爱之情洋溢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作家说:“纵横贵州,走遍全省。沿途各地,有感而发,我写下了七八十万字和贵州有关的散文、随笔、小品、诗歌。”正是因为作家对贵州充满了无限的感情,他才能写出有关贵州众多的作品,如《乡情》中写道:“我相信,所有步入晚年的知青们,都会为这一份浓浓的乡情而感动。”再如《我怀念重安江》:“那是青春时代永难忘怀的记忆和一些活灵活现的画面。”因为作家对贵州这片土地充满着真挚感情,他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而朴素的文字。
贵州作为作家的第二故乡,他对贵州的发展满怀期待,如《让全国了解贵州》《贵州给我们什么》《贵州之窗》《观音山的启示》《给百里杜鹃建言》等作品,表达作家率真的性格与坦诚的文化箴言。同时又是浓墨重彩地推介贵州的一部大书。
与其说《打开贵州这本书》是一部全面推介贵州的优秀作品文集,不如说这是叶辛作为作家献给贵州这片土地多声部大合唱。作家从各个不同层面立体展示贵州的人、事、景、物。作家用他一贯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从总体上多角度打开贵州这本“神秘之书”,给人以启发和美的享受,表现出作家博大的人文情怀。优秀的作品不在于它优美的语言,而在于作家呈现在作品中的真实、真情和真性。基于此,《打开贵州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
《打开贵州这本书》
叶 辛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