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众智 集众力 结硕果
——省智力支边办2020年工作小记
□侯军安 谢 婷 本报记者 王 吟
协调组织省医、省三医、省疾控中心、贵医大附院等的医卫专家共51人次在6个县(市、区)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6次,义诊4000余人次,为基层送去价值18万余元的常用药品;走访调研6次,先后深入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市(州)的15个县(市、区),了解基层诉求,积极开展帮扶;争取、筹措资金共计156万元支持各市(州)、县(市、区)智力支边联系点和省政协扶贫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智力支边共建联系点1个;10余次为贫困县、乡(镇)牵线搭桥开展义诊、培训……
2020年,省智力支边办联合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部分市(州)智力支边办开展各类智力支边活动,足迹遍及8个市(州)20个县(市、区),累计行程9100余公里,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送医送药为脱贫攻坚添助力
看病难,请名医看病更难,而偏远山区群众看病更是难上加难。省智力支边办利用周末“赶场天”,去年先后6次联合农工党、九三学社、民建等各民主党派省委,累计协调省医、省三医、省疾控中心、贵医大附院、遵医大附院、贵中医大二附院的51名各科医卫专家,累计行程3400余公里,分赴6个偏远乡(镇)或移民安置点(威宁自治县玉龙镇、晴隆县紫马乡、黔西县五里乡、正安县谢坝乡、德江县安化街道、钟山区木果镇),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累计发放价值18万余元的药品和防范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物资,发放2万余份宣传资料,受诊群众达4000余人次。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三下乡”直接发放药品、资料的活动形式也暴露出帮扶针对性不强、缺乏长久帮扶效应、帮扶规模难以扩大等短板。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省智力支边办在传统“三下乡”活动上进行了创新,邀请省内医卫专家20余人,在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同时,开展医疗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心肺复苏、中风急救、骨折救治、风湿关节炎护理等农村实用医疗技能,全年共开展培训6次,培训乡村医生共计220余人次。这些乡村医生平时为村民治病,熟知周边群众的健康情况,现在掌握了更先进的医疗技能,可以更具针对性地为群众服务,形成更长效的健康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参加培训的医生都表示,专家们传授的知识技能科学实用,深入浅出,学得会、用得着,能有效防止群众因病致贫。
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添活力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乌当区新场镇积极探索实施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项目,将有机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变废为宝,促进垃圾污染减低化、家居生活环保化。省智力支边办经过调研后,积极协调农工党省委,争取到省生态环境厅支持70万元,将“低碳示范村”项目落地该镇宝寨村。
沿河自治县淇滩镇土地坳村建设辣椒基地,甘溪乡沙坝村建设葡萄园,这些产业因地制宜,也有销售渠道,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省智力支边办调研后,主动将这些项目挂牌为省、市、县三级智力支边办帮扶单位,合力给予支持。
2020年以来,省智力支边办已向纳雍县左鸠嘎乡养殖场、凤冈县新田乐园街道办事处复合生态农业、余庆县农家镇新坪村乌江柚项目、天柱县百香果产业等 10 个产业,及省政协办公厅挂职榕江县、雷山县、平坝区的同志寻求支持的3个建设项目,累计下拨智力支边活动经费76万元。
教育扶贫为脱贫攻坚添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些家庭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又不敢贷款而失学,也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省智力支边办了解到央企贵航股份2018年始实施“雏鹰”助学计划,但因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报名签约者一直寥寥无几。2020年,省智力支边办主动与贵航股份联系,联合开展“雏鹰”助学计划,省智力支边办发动市、县(市、区)级智力支边办同志深入学校、乡村宣传,选推被录取为“双一流”高校、立志航空报国的贵州籍应届高中毕业生,经本人申请、面试合格后和贵航股份签订培养协议,由贵航股份全额资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往返路费、生活费(每月1200元),并作为储备人才、预备员工,毕业后直接进入贵航股份工作。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省智力支边办还呼吁贵航股份降低标准,每年至少再照顾性签约5名仅过一本线的贫困学生。在省、市、县(市、区)三级智力支边办的通力合作下,2020年已有15名贫困学生与贵航股份签约。以每年资助每名学生各种费用2.5万元计,1名学生4年下来至少可以为家庭节省近10万元的开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毕业即就业,不再为就业发愁,这也从根本上阻断了15个贫困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