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96期 本期2810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9-04

  云雾中旖旎多姿的梵净山,氤氲在晨光中的云山茶海,大山深处随风涌动的金沙玉簪花……青年摄影家们用镜头记录着贵州动人的风景,在他们眼中,最美的贵州是怎样的呢?来自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的几位会员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最美贵州,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青年摄影家 眼中的最美贵州

  

□张珂睿

 

  摄影家曾华祥讲述:

  我已经记不起这是第几次上梵净山了,一直想在一个特殊的时候,认真拍一次蘑菇石。那天,我与几个发烧友下午上山,利用U2灯把蘑菇石照亮。

  贵州的自然风光摄影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下,丰富的摄影资源已转换为旅游资源,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黄果树、梵净山等成为了贵州的一张张名片。梵净山是一座融原始生态、旖旎风光、深厚文化底蕴于一身的名山,于2018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成为国家5A级景区。

 

  摄影家周红光讲述:

  我从事摄影已有7年的时间,在拍摄贵州风景的过程中感受到贵州的城市和乡村越来越漂亮,不论是风光还是人文都很吸引人。

  贵州作为茶业大省,现有茶园面积达700万亩。现在贵州各地风光秀丽、各具特色的茶园也成为我们摄影师经常选择的拍摄地点和素材,更重要的是,茶产业的发展,为贵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摄影家陈科国讲述:

  我从小喜欢摄影,走访过贵州多处旅游景点,在走访过程中,我感受到贵州的旅游基础设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年贵州大多风景区都是原始未开发状态,就算有开发的,相关设施也不到位。但这几年景区规模和个性化设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让游客能更好地体验到贵州的美。

 

  摄影家张松讲述:

  大多数人眼里的贵州,是喀斯特地貌的惊艳、是山水风光的纯朴、是未经开发的天然氧吧。但在我眼里,构成这些美景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才是这些美景的点睛之笔。其中一幅作品里的阿娘年事已高,从家族扎染到作为“非遗”文化展演人员,时代的变迁对她来说,无非是把生活的一小部分搬到了舞台,从素手染布到胶手套展示技艺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村寨年轻人融入城市生活,接受了新时代的洗礼,慢慢地忘记了纯朴贵州最开始的样子。但随着近些年相关“非遗”的申报,许多即将遗失的民间传统文化都得到了极高的重视、保护及传承。

 

  摄影家吴蔚讲述:

  我从事新闻摄影已有14年,在拍摄新闻的过程中,我更多的还是将镜头对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人。贵州现在从上至下,脱贫攻坚的精神面貌随处可见,在易地扶贫搬迁点,这些孩子的笑容最不会骗人。“十三五”期间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并于2019年底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拍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这项工作给搬迁群众子女受教育的情况带来很大的变化。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搬迁群众的子女除了享受到学校配套设施带来的教育便利之外,还可以在社区同社工一起玩游戏、学习、唱歌,教育使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动人的风景、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孩子们的笑脸……青年摄影家们眼中的最美贵州是近年来贵州发展的缩影,从定格的相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在文化传承、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释放出的活力。未来,青年摄影家们将积极走访贵州各地,用相机记录每一年贵州的变化,留下更多贵州的最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