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6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民间投资增长20.2%,较上年高出6.4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62.74万户,其中企业13.85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市场主体1721户,其中企业3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分别新增560户和436户;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2户……

  这是2019年贵州民营经济交出的“成绩单”。

 

迎难而上见新景

 

——贵州力促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姚晓凌

 

  今年以来,贵州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政频繁落地,不断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奋力推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多部门联动,护航民企发展

  切割、挑拣、打包……在贵州汇景纸业有限公司,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初,贵州汇景纸业有限公司主动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抢抓机遇组织调配资金,新购进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40余条,日产量达220万只,有效缓解因疫情引发的口罩紧缺,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运行机制。

  如今,该公司旗下汇聚“添福”“黄果树”等品牌,拥有生活用纸、洗涤用品、医用口罩、熔喷布等生产线65条,员工千余人,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

  贵州汇景纸业有限公司只是全省民营企业面对疫情“逆势而上”不断壮大的一个缩影。

  “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着力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在持续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的同时,早在今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了要求。

  4月,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投资贵州”咨询服务流程图》,对进一步压缩工作时限、提升工作效率及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实现在贵州投资的客商‘咨询有窗口、服务有专人、问题有人管、诉求有渠道’,确保投资咨询衔接顺畅,避免企业多头对接、反复沟通。”

  而在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30条“意见”,破解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全省公安机关也在积极行动。在《贵州省公安厅关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郝一民表示,将建立健全公安机关领导责任机制、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投诉反馈机制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惠政频落地,畅通金融梗阻

  “企业享受到最多的减免是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新购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税务人员多次上门了解企业发展难点,将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送上门。”谈起及时享受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邬静颇为感慨,今年一季度企业减免所得税约249万元;二季度预估将减免561万元。

  资金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在各种税收惠政赋能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大力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纳税情况等数据评判贷款人信用等级,为民企提供信用贷款,稳步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等业务发展;在确保信贷投放力度不减的基础上,对民企贷款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优惠价格。

  为民营经济发展想办法、出实招,政协也在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

  近日,省政协副主席任湘生赴黔西南州兴仁市、普安县开展“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专题调研和联系服务企业工作。任湘生先后在贵州兴仁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和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调研并听取“政企银”三方意见建议,共同协商“让资金‘直到’中小微企业”的举措办法,他强调,金融机构要应时而变,灵活调整,加大对经济运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争取推出更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企业要“强身健体”,不断补齐自身短板,强化产品质量、规范管理体系,以自身过硬的基础争取与金融机构更多可能的合作。

  而随着贵州银行、贵阳银行、贵州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招商银行贵阳分行等在内的超130家银行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百个金融产品的相继推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把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作为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平衡发展的阶段性重点目标,从‘三大聚焦’入手,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资金困难,抓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在融资问题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


聚焦新基建,民企发力正当时

  初夏的贵州,“新基建”持续升温。

  “民营企业在新基建的布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在新基建领域,民营企业不仅是在细分领域早就做好了准备,希望能够赶上这波浪潮。即便是在主干网络的建设上,民营企业也在聚合资本和技术,涌现出很多潜在的隐形冠军,很多以前潜伏在‘水下’的技术,都会纷纷浮上水面,相信民营企业会在关键时刻会发挥了不起的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能把贵州、贵阳建设成中国的数谷,让大数据产业在这里聚集。”

  在贵阳,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中,从制造业、零售信息到金融、天气数据,交易的数据产品超4000种,为新业态的茁壮发展提供了土壤;

  在遵义,2.6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进度,将有效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在安顺,当地唯一的云数据中心已进入验收阶段,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引入多家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约600余人的就业岗位,年营业额约3亿元……

  “新基建不仅能为贵州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胡建华表示,新基建将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三甲,仅次于北京和广东;全省互联网企业数量达360家,其中民营控股企业335家,占经营者总数的93%。

  今年2月底,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市大数据局、市医疗保障局与浙江飞图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四方共同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遵义市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通过运用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新一代影像信息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

  6月12日,宗申忽米网与贵阳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正式签约,将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群,赋能贵州制造产业扶“网”直上,提质升级。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如今的贵州,以更明晰的思路、更开放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助力民营经济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迈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增就业、促发展的民营经济力量

GDP占比达57%左右;全省市场主体总量比例97%以上;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比重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