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脱贫信心的精神力量
人民群众是创造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造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贵州人杰地灵,山美水美人也美,空气清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富足,是当代艺术家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肥沃土壤。
□李万军
主任为了拆危,先把自己不在范围内的“危房”拆了,为了保住自己的酒坊,高中女孩子坐在自家作坊上“撒娇”不让拆……最近,打开电视,《花繁叶茂》有点火,成为了又一部点燃脱贫攻坚信心的贵州精神力量。
人民是创造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贵州人杰地灵,山美水美人也美,空气清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富足,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肥沃土壤。从《天渠》《极度危机》《旷继勋蓬遂起义》到《幸存日》《云下的日子》等佳作力作,每一部都凝聚着贵州文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每一部都擂响了脱贫攻坚催人奋进的历史最强音。
特别是去年以来,在脱贫攻坚战正酣的关键时刻,贵州创作出品的大剧《伟大的转折》,红军的英雄气慨增添了贵州在脱贫攻坚决战中“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今年5月,央视一套黄金强档又推出贵州力作《花繁叶茂》,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展现出了贵州脱贫攻坚“苦尽甘来”的喜人变化。可以说,两部大剧“珠联璧合”,播出的时间节点非常精妙,上部为凝聚“精气神”,下部为聚焦“美特甜”,成为了提振贵州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
山再高,只要坚持,一定能登到山顶;路再远,只要不停,一定能够到达。《伟大的转折》给予了我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面对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甚至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长征精神,确保我们伟大事业不受干扰稳步向前推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更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心中信仰,迈开双脚,爬过一个又一个坡,跨过一个又一个坎,才能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变化不是等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创造出来的。《花繁叶茂》告诉我们,只要一心为民,与群众心心相连,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一起扎扎实实苦干实干加巧干,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新未来。人穷不可怕,怕的是缺乏与贫困斗争的精神,贵州人从不怕困难和艰险,历来都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强意志,一直都有“不脱贫誓不休”的坚定信念,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大地上,谱写出了一篇篇与贫困抗争的改天换地诗行。如今,曾经千年困顿的贵州,已从决战走向决胜,正以《花繁叶茂》的多彩炫目姿态奋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贵州文化文艺创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一定能精耕细作出更多优秀佳作,为实现伟大梦想汇聚起磅礴的贵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