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2749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5-23

余留芬委员:心中有梦想 殷殷乡村情

 

□杜朋城  本报记者 潘建

 

  “作为一名来自西部山区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扎根基层,见证了贫困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关注得最多的也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缘于此,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对边远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提案。”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激情满怀地说。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在不断的做中看到希望。”谈及以前的岩博村,余留芬委员不无感慨地说,以前的岩博村,被称为 “ 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救助、用钱靠贷款 ” 的 “ 三靠村 ”。而今,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岩博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酒业为中心,集养殖业、畜牧业、加工厂、旅游业为一体的经济循环产业链,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梦。

  “如今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在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大家也有了更高的愿望。而这些愿望的实现,则需要我们不断夯实基础。”余留芬委员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优先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非凡。2020年消除贫困后,边远山区由于受众多先天条件局限,其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巩固将成为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新课题,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群体产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为了写好这件提案,余留芬委员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走家串户开院坝会汲取民意,从大家的意见中整理思路。“只有把心沉下去,才能将群众的呼声传上来。”余留芬委员说。

  在《对边远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提案中,余留芬委员建议,一是对边远山区在财政救助上继续给予资金倾斜支持。边远山区目前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务工经商条件、人才储备、数字经济状况等生产、生活要素依然薄弱,综合竞争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农民个人还是农村脱贫产业在脱贫后的发展成长上,抵御风险能力仍然极其有限。二是要进一步研究和放宽支农信贷政策,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的问题。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化,有力地促发了农民“想法多、点子多”,农民在创业发展上跃跃欲试,但是由于缺乏投入资金来源、持续资金投入能力不足等情况,常常使得广大农民创业经商起来束手束脚,要么认命打消创业念头,要么创业半道夭折,导致良好的农村经济体往往孕育不出优秀的企业。三是要优先支持一部分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开展防贫体系和乡村振兴融合建设试点。建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围绕防贫对象界定、防贫监测、防贫对象帮扶、贫困线边缘人口扶持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制定具体措施办法,从监测、管理、服务、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建立健全防贫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和完善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发展要求,补齐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互联网等短板,促进试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全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