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2744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5-15

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石校瑜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以及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贵州省及时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相关工作部署,通过对多家省直部门及市、州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贵州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相关的基础制度、工作机制以及目标考核办法已经初步建立,这为贵州省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与此同时,以下共性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绩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市、州及工作部门领导不同程度的存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足问题,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概念不清、意识淡薄,少数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形式上、文件里。

  二是绩效管理基础薄弱、制度不全。目前部门收支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有待建立,部分专项资金尚未制定专门的绩效管理措施,少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管控薄弱,监管不到位,重投入轻产出,部分项目的实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绩效管理的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政府工作部门绩效目标和指标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绩效目标分解细化和量化不足,评价标准的操作性不足等问题。绩效目标未能全面地反映预算资金支出需要达到的效果和效益。

  四是绩效评价的全面性、系统性有待深化。目前贵州省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总体还处在启动试点阶段,仍有部分省直部门和多数地区没有开展工作,与中央要求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仍有较大差距,试点阶段的工作经验需要及时总结和大力推广。

  五是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有待加强。从近年第三方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来看,评价结果没有进行公开公示,没有实施预算挂钩,没有进行激励约束,没有完全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相关政策精神,提高贵州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财政绩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下工作需要着重加强:

  一是加大对中央及贵州省相关文件精神的宣传力度。邀请专业人士对全省干部分期分批地进行宣讲,让各级主要领导同志深刻认识该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筑牢绩效管理理念,推动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尽快落实。

  二是狠抓贵州省新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文件的具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形成具体可执行可操作的政策举措或工作方案,压实主体责任,把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落实落细见成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推动贵州省各项事业大发展。

  三是加强对基层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省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全省各市、州各部门绩效目标编制和指标库建设的指导,加大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技术层面的帮助,提高具体操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我省全面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事中”管理。调研发现,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和关键点在于过程管理,这是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薄弱环节,只有“事中”的事管理好了,“事后”的结果才会符合预期。相关部门需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的跟踪监控机制。

  五是推动第三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经过多年试点,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机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实施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调整的良性互动机制。

  六是落实“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及省的相关工作部署,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从根本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中鼎资信评级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