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7期 本期2735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28

全面推进 提质增效

 

十大工业产业跑出“贵州速度”

 

□本报记者 李 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1至2月工业经济受到普遍冲击的情况下,贵州全力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满工达产,3月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4月21日,贵州省工信厅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省领导领衔推进十大工业产业联席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提出从3个方面着力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千方百计稳住存量、提升增量,优质烟、酒产业要稳量提效,新型建材等产业要通过释放下游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现代化工、基础材料相关产业要促进技改升级,并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双驱动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二是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链循环发展,依托各产业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促进要素资源集聚、裂变式扩张,基于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省工业产品全方位展示、供需双方在线交流平台,引导省内工业产品有效衔接,逐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配套体系;三是千方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好省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办公室、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持续推进“六大专项行动”,落实好“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全心全意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为十大工业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一流服务。

 

贵州工业绘就新图

  2018年底,贵州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正式吹响号角。一年多来,在10位省领导领衔强力推动下,省市县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十大工业产业呈现出全面推进、提质增效的新局面。

  规模总量跃上新台阶。全省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达1.27万亿元,每个产业的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级产业”。

  增长速度实现新提升。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位居全国第1;带动工业投资完成4200亿元、同比增长32.6%,扭转了近年来工业投资明显低落的局面。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全省累计改造1256户工业企业、引入1654个工业项目,实现1202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3,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1。

  质量效益取得新突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3%、利润总额达886亿元,税金总额突破1000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1个百分点。

  从具体产业看:2019年,贵州原煤调度产量达1.23亿吨、位居全国第5,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4.6%;现代化工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0%;规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烟、酒产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47.3%,拉动工业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1569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1;高效清洁电力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8%,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083.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3%;新型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占十大工业产业的12.3%;健康医药、基础材料产业均成功跃升至“千亿级”阵营。

  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官方的科学决策部署、精准全力推动——

  基础能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扩产能、优结构、提质量、强主体各项工作,产业振兴发展取得新进步,呈现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供应结构显著优化、“两化”改造明显提高、“三废”利用显著提升等发展态势。

  现代化工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守好底线”原则,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先进装备制造深入实施“6+6+6”战略行动,通过以汽车、航空、航天领域为重点,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创新驱动产业等举措,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优质烟酒强化规划引领、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定期调度、补齐产业短板、优化要素保障,呈现出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势头良好、全产业链发展效果逐步显现、产业要素得到有力保障等特点,形成政府、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协同推动的格局,构建了工作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

  大数据电子信息重点抓顶层设计、项目建设、“万企融合”“百企引领”、监测调度、企业服务协调等工作,推动大数据产业实现快速增长、融合应用全面深化、数字治理不断提升、基础保障持续巩固,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清洁高效电力深入推进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电力产业实现“五增一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电力产业重大项目取得突破;不断拓展省内电力市场,着力做大电量蛋糕;大力推进煤电联营,打造企业合作新模式;强化目标考核,稳步推进燃煤发电机组改造等。

  生态特色食品以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为主抓手,推行“12345”产业链模式,着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呈现出“规模壮大、活力增强、总体向好”的态势。

  健康医药围绕中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医药服务、健康融合四大产业板块,在转型升级、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整体迈上了新台阶。

  基础材料着力建机制、明方向、定政策、强扶持,强化督促调度、实地调研指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会议研究部署产业发展相关工作,3次深入企业、项目建设现场调研督导。在各市(州)及有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呈现出“总量提升、增速加快、效益改善”的良好态势。

  新型建材推动产业做强做优,以节能、低碳、环保为导向,加快建材行业升级改造步伐,形成了发展体系进一步夯实完善、节能低碳环保的主导性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拓宽等局面。

 

高质量发展再续力

  在前述基础上,今年贵州将着眼长远促进产业集群,全力开创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根据规划,全省基础能源产业将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000万吨/年、释放优质产能2000万吨/年,完成调度原煤产量1.2亿吨;煤矿瓦斯超限次数同比下降80%,瓦斯抽采利用率达50%,正常生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

  全省现代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0亿元。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加快转化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招商引入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高端磷复肥、精细磷化工占比分别达35%;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左右;全省优质烟酒产值达1600亿元,其中白酒产业产值1200亿元、卷烟工业产值400亿元,力争实现烟叶销售产值120亿元、商业卷烟销售收入520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全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8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完成1000亿元,力争形成2个100亿级、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完成500亿元,累计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200户,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00亿元,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000亿元;完善“一云一网一平台”,初步构建产业培育、政府治理、服务民生的大数据发展体系。

  预计到今年底,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66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48.5%,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15.5%,全年发电量达2300亿千瓦时以上,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含关联行业)总产值达1750亿元;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打造初见成效;围绕四大板块、聚焦5个关键环节、坚持4条路径,力争全省健康医药产值完成1080亿元;全省基础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50亿元,实现增速9%以上;全省新型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90亿元,传统建材产业发挥“压舱石”作用,装备工艺、节能降耗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进展、效益保持基本稳定;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有所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达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