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方群众的幸福安康
——记安顺市政协驻镇宁县平桥村党员干部胡一文
□王家武 本报记者 潘 建
“今天是星期几?”这个简单的问题竟然把工作一向细心的胡一文问住了。从接到防控任务那天起,没有周末、没有假日,夜以继日奋战在防控一线,时间概念也变得模糊起来。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安顺市政协驻镇宁县募役镇平桥村党员干部胡一文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募役镇党政办通知“按照省市会议精神,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全县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明天(1月27日)正常上班”。令出如山,1月23日下午刚从平桥村回到家中的他,第一时间返回到工作岗位。
“我是党员又是驻村干部,工作上没有后顾之忧,安排监测值守,无论白天晚上都可以上。今天是第一天,白天大家分组进行人员排查,晚上就由我先值守。”接到通知后,胡一文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张有序组织平桥村村支两委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带头组织对平桥返乡人员开展排查工作,安排部署监测卡点,挨家挨户宣传,平桥村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您好,这是平桥村疫情防控监测点,给您测一下体温,请支持配合工作”“您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请出示您的证件。”每天面对过往群众,重复着同样对话,胡一文不厌其烦。入户排查的时候,他总是抢先几步走在最前面,耐心细致地向农户宣传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口罩使用方法、疫情发展准确信息,引导村民不信谣、不传谣,离开农户家时,他一步三回头地反复叮嘱,总是落在最后头。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主动要求加入村防控工作,看到他们辛苦的付出,一些村民自发把食物、饮用水等送到卡点,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
为有效阻击疫毒,平桥村监测卡点前移,设在离村口较远的路口。初春的镇宁又潮又冷,临时搭建的“办公房”四面来风,照明、取暖都是难题,饿了就只能泡一碗方便面充饥,冷了就用农网改造时留下的太阳能路灯烘烘手,夜晚的时候,发动大家拾柴生火取暖。“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尽责疫毒跑。”胡一文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不断鼓励大家,特殊时期,特殊斗争,需要每一名村干部勇敢扛起政治责任!围着烧得旺旺的柴火堆,大伙身暖心也暖,更加坚定了团结一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防护物品最为紧缺的时候,2至3天才能更换一次医用口罩,胡一文一边号召大家要节约使用、科学再用,一边积极协调药消物资,安顺市政协办3次到村,共捐赠口罩200余个、75%酒精50升、84消毒液60公斤,全力保障平桥村防控物资的需要。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企业开始复工复产,每天进出的人逐渐增多,防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他的牵头组织下,始终做到卡点不漏一人、排查不漏一户,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完成了全村含湖北省返乡人员4人、省外返乡人员共51人的居家日常检测,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爸爸,快回来吧!我刚学会一首诗背给你听,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听到3岁女儿在电话那头稚嫩的声音,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感更加强烈了。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战疫不能拖、战贫不能等,虽然平桥村已经脱贫摘帽,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是驻村干部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更是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这一方的幸福安康,他也只能饱含深情地安慰女儿说:“等爸爸过几天回家再教你背一首‘但使疫毒去无踪,春暖花开又相逢’。”
挂了电话,胡一文戴好口罩,与平桥村两委几名干部急匆匆走进田间,进一步研究如何抓住春耕时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为要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