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15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20

李白与夜郎

 

□高 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性格爽朗大方,喜交友,爱饮酒,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帝王争夺战中被发配夜郎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虽是大名人,却没有文人的迂腐与拘谨,浪漫、潇洒、放荡不羁的性格,让李白圈粉无数。

  烟出文章酒出诗,诗仙就特别钟爱杯中物,(李)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酒精就像毒品,让人难以自拔。年轻时的李白除了酒和诗,别无牵挂(包括政治),杜甫就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便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第一次还是倒插门),也没能改变老李对杯中物的挚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诗做得太好,别人有事自然会想起你。有一次,音乐家唐玄宗李隆基谱了一新曲,越听越觉得旋律美妙,自我陶醉之后欲造乐府新词,亟召(李)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即便放荡不拘,还是醉酒状态,李白很讲政治,听到皇帝召见,立马爬起来用冷水洗面,然后一溜小跑赶到皇帝跟前。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此后,大诗人就成了皇帝的座上宾。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如果照此矜持下去,混个大官当当根本没问题。可惜混熟了之后,人的本性自然流露出来,尝沉醉殿上。醉就醉吧,都知道你好这口,没人责怪。以前是哪里醉就在哪里睡,店小二帮忙脱鞋那是常事,这一次估计醉得太深,忘了自己在哪,躺下后把腿高高抬起,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这次抬腿彻底改变李白的人生,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如果就此沉沦,那就没夜郎什么事了,偏偏有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鬼使神差地把只会喝酒写诗的文人酒鬼拉入其中,还让大家知道了夜郎这个地名。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胡人安禄山率十五万叛军,从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出发,三十多天后就攻陷东都洛阳。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长安屏障潼关失守。玄宗仓皇逃往成都,西都长安很快落入叛军之手。酒仙也怕死,开战之初就带着一家老小逃到江南避难。安定下来之后继续写诗,《赠张相镐》就写给了当时正在河南与叛军作战的当朝宰相张镐。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以此表达报国平叛的愿望。

  在逃亡成都的路途中,唐玄宗将皇太子李亨留下以图恢复北方。七月十五日,唐玄宗又下发分置制诏,任命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负责收复长安、洛阳等黄河流域失地。其余成年皇子也有任务,其中就有此后把李白拉上贼船的皇十六子永王李璘,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节度使,负责长江流域中段防务。唐玄宗万万没想到,七月十二日也就是下达分置制诏的三天前,留在北方的李亨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登基称帝,成为唐朝第七位皇帝唐肃宗,改年号为至德。

  八月十二日,儿子登基的消息传到成都。唐玄宗颇为尴尬,想想自己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才引发战乱,自觉理亏,也只能面对现实。尴尬的不止唐玄宗一人,还有李璘。由于生母早逝,李璘从小由李亨带大,兄弟中两人自然走得最近。玄宗的诏书下发后不久,李璘就从成都赶到襄阳、江夏,开始招兵买马、筹措军备。现在李亨成为皇帝,自己该何去何从?李璘也没多想就给出了答案,继续按照父亲的意图,经营长江流域的军政事务,并迅速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时的唐玄宗虽被称为太上皇,但看到听话的李璘独据江淮,又有了重回政治舞台C位的底气。他继续发号施令,命相遣将,由此出现了国有二主,南方玄宗朝廷和北方肃宗朝廷一时并存的局面。唐玄宗的退而不休为此后兄弟相残埋下了祸根。

  经营江淮的李璘打听到李白就在安徽庐山附近,就派谋士韦子春三次前往庐山请其加入自己的幕府。不会带兵打仗,只会喝酒写诗,李璘招揽李白的目的,史料中找不到只言片语,想来想去只能是找名人打广告,帮自己摇旗呐喊造声势。受到三顾茅庐般的礼待,久有报国志的李白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加入永王团队,这一年他55岁。加入团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永王东巡歌》为名,创作了11首七绝诗,极尽歌颂赞美之能事。

  好景不长,平定北方后,唐肃宗李亨于至德二年(757)二月挥师南下,收拾不听话的小弟。肃宗的部队身经百战,战斗力极强,但采取的战术并不是猛打硬拼,而是以假乱真,在长江沿岸遍插旗帜,打心理战。没打过仗的李璘登上城楼一看,一溜儿的旗帜让他头皮发麻。看到主帅浑身抖得像筛糠一样,部下自然明白结果了,还没等到开打,一些将领就逃往大后方。长江北岸的官军又趁着夜色点燃无数火把,看到连绵几公里的火把阵,南岸更是人心惶惶。李璘误以为官军要强行过江,安排家属做好开溜准备。到了天亮才发现虚惊一场,但已是斗志全无,一家人乘船而逃。永王(李)璘兵败,奔于岭外,至大庾岭(江西省大余县),为洪州刺史皇甫侁所杀。

  虽然没扛枪上阵,就写了11首七绝诗,但人在永王阵营里,屁股坐在永王的凳子上,写的诗也是为永王抬轿吹号。这关系想撇也撇不清,结果就是(李)白坐长流夜郎。

 

是否到过夜郎引争议

  758年,安史之乱还未平息,但李璘没了,老父亲也乖乖地当上了太上皇,唐肃宗一高兴,就把年号改为“乾元”。乾元两字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简单地说,乾就是天,元就是始,乾元就是天道之始。乾元元年十月,唐肃宗立成王俶为皇太子。大赦。这次大赦本是好事,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直到今天,李白有没有到过夜郎这个话题仍然争论不休。

  认为李白并未达到夜郎,中途遇到大赦返回的人是依据史料作出的判断,在所有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李白在夜郎活动的记载,这样一位活跃分子,如果真在夜郎呆过而没有弄出点动静来,那是很难想象的。认为李白到过夜郎的人则根据李白写了很多首关于夜郎的诗,其中《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写到,“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依其题意和内容,李白不仅到过夜郎,还呆了三年之久,白纸黑字,就是铁证。

  在李白和夜郎这个问题上,除了“到过”和“没到过”,没有第三个选择,为了帮助大家做好二选一的选择题,我可以带大家先看看相关史料,再读读李白的夜郎诗。

  《旧唐书》完整表述如下:永王谋乱,兵败,(李)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再看看《新唐书》的记载,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上述两段记载中,从流放到遇赦,中间没有过渡,李白是否到过夜郎,根本无法判断。也正因如此,后人才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另外做点说明,按照《新唐书》的说法,老李在大赦回家的途中,还在寻阳(也称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下过大狱,这事和夜郎无关,就按下不表。

  既然新旧唐书中找不到答案,我们就来看看李白的诗。在《全唐诗》中,李白在诗名和内容中提到夜郎的共有18首,我初步归纳了一下,18首诗可以分为流放中和大赦后两类。

  先来看看第一类,体会一下漂泊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一站是寻阳,受到了当地官员的友好接待,觥筹交错之后,宾散予独醉,写下了《流夜郎永华寺,寄寻阳群官》,其中的“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只有沦落天涯之人能体会。妻弟宗璟(在家族中排行十六)还到寻阳来送行,作《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当诀别。这首诗提到了乌江,成为部分文史专家断定李白来过贵州的佐证,但经另一部分文史专家考证,此乌江不在贵州境内,而是浔阳江。浔阳江是长江流经今九江市的那一段,江边演绎出不少经典故事,三国时期,周瑜在柴桑(今九江市柴桑区)训练水军,被诸葛亮气倒后,也在此卧床修养。《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江边提反诗,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留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千古绝句。

  在江夏(今湖北省鄂州市),给韦太守写了长篇记事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把受贬的来龙去脉作整理说明,限于篇幅,只能节选一段。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永王迫胁我上了贼船,还赐我五百两黄金,封官许愿,这些都是浮云,我弃之不受。我只是被空名所误,却被贬谪到夜郎,那地方离家万里之遥,西去令人老啊。除了韦太守,还遇到其他好友,留下了《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上述两首诗名还不够长,下面的这首那才够味,《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以此诗》这样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超现在常见到的《关于转发<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这也有好处,只看标题就能大概看出李白到了何处,不巧没见到谁,之后两人的互动内容。有了这样的标题,再讲内容就成赘述了。

  到了武昌,写下《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这一走啊,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中途还特意去拜访被贬到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的贾至,泛舟于洞庭之上,酒仙的脾性依然不改,还是各种喝,喝完之后就作诗,留下《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在其二中写道: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劝此一杯酒,岂惟道路长。

  上面几首诗都有地点可寻,和谁在一起也写得清清楚楚。下面的几首就让人费神了,地点不明,也没提到谁,我只能概括为在路途中有感而发,或是独处一屋时的万千愁绪。

  看到葵叶触景生惰,写下《流夜郎题葵叶》,抒发自己盼望能获释返归故园的心情。《南流夜郎寄内》是写给在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的妻子的一首诗,此诗有一大看点。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李白一生很少写家庭写老婆,写出如此款款深情的寄内诗,只能说明作者当时的孤独与无助。对了,还有和我一样悲催的,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同是天涯沦落人,提笔写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成为流传的经典。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苦闷是肯定的,主观意念中必须要有梦想,借用马云的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李白也有梦想,《流夜郎赠辛判官》的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就是他的梦想——肃宗皇帝再来一次大赦。这种梦想绝不是胡思乱想,是有根据的。从至德元年(756)七月在灵武登基,到乾元元年(758)四月,不到两年时间里,因登基、改年号等等大事,唐肃宗四次大赦天下。四月的大赦,还赐予文武官员阶、勋、爵,没赶上大赦分红,只能写诗聊以自慰,诗名就叫《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朝廷的大人们,你们喜大奔普的时候,我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真希望你们聚在一起山吃海喝时所奏的乐曲,能够随风吹到夜郎。从时间来看,这次大赦距离下一次与李白有关的大赦也就半年时间。

  公元758年的十月,终于盼来了望眼欲穿的大赦,这次大赦的原因是肃宗立太子。也许是过度渴望,当与愿望不期而遇时,首先想到的反而是以前在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赏桃花的事儿。《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有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在外漂泊三年了,回去之后我就到秋浦去学仙炼金骨。这首诗也成为李白到过夜郎最靠谱的证据。

  再来看看第二类。大赦之后的心情肯定轻松愉悦,写出的诗自然和心情相映衬。《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这标题足够吸人眼球,流放夜郎的半道就承蒙皇恩得以放还。估计是太过兴奋,“半道”两字在诗中又出现,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半道得以洗清冤屈,我就是出笼的鸟儿,我要展翅高飞。到了汉阳,遇到汉阳县令王某,兴致依然高涨,写了《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第一句水分极大,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去年在流放去夜郎的路上,基本没有写什么诗,琉璃砚很长时间都是干枯的;第二句豪情显露,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今年在巫山获大赦归还,我的生花妙笔又饱蘸浓墨,宛如蛟龙出水。暂不纠结水分和豪情,“半道”和“敕放巫山”让我们得到一个重磅消息——李白在巫山被赦返而归,并未继续前行。去的时候过江夏,回来时再过江夏,还遇见了长安故人、南陵县令韦冰,《江夏赠韦南陵冰》里就有了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回到家中,亲朋好友都来看望,举杯那是必须的,半醉半醒中多了一份因祸得福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赠刘都使》中写得轻松自在。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虽然含冤流放夜郎,但是还得感谢皇上圣明,回来之后到我家讨酒喝的人特别多,都快成行排队了。《江上赠窦长史》中的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则是受人之邀欣赏长江美景时的感慨之言,长风沙位于今安庆市长江边上。

  18首夜郎诗讲完了,相信各位读者和我一样有了初步的判断。作为贵州人,我真心希望李白到过夜郎,如果如他所说还在夜郎呆了三年,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惜史书记载和夜郎诗都只有他在来回路上的有力证据,没有在夜郎行走的内容。估计有读者会反驳,不是有三载夜郎还这样的铁证吗?白纸黑字,我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但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在寻阳、江夏、武昌、岳州、汉阳,不管是流放中,还是大赦后,不管呆几天,只要心中有起伏,老李都会记下接触到的当地人和事以作纪念。18首诗中,流放途中写的就有13首,占72%,这说明情绪低落时,李白更愿意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再用诗来发泄心中的郁闷,相反,心情愉悦时还不一定有大作。一个举杯就干、提笔就写的酒仙诗仙,困境中别说三年就是三天不喝酒不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关于夜郎当地人和事的诗,只能说明他还没来得及踏足夜郎。还有,半道雪屯蒙、今年敕放巫山阳,这些内容写于大赦之后的回家路上,喜事自然得照实写,没有必要杜撰,所以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