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13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18

守土有责 守土担责 守土尽责

 

——记遵义市政协机关驻村干部廖豪

 

□本报记者 曾 丹

 

  “栽苗的时候,记得把弱苗剔开,一定要注意土的肥力……”在长岗镇茶花村,遵义市政协机关驻村干部廖豪一边叮嘱一边与村民为栽种有机红粱做准备。

  一眼望去,茶花村已经有不少村民在地里忙碌起来,村民们带上农具在自家田间地垄挖土翻地、清理杂物,有条不紊地做着春耕前的准备工作。38岁的杨红夫妇是茶花村的稻米种植大户,每年一过正月十五他们就开始准备春耕生产了,今年受疫情影响所以推迟了半个多月。

  仁怀市长岗镇茶花村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河谷地带,过去村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一家小煤矿。“出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茶花村原有煤矿关停的关停,改造的改造,支柱产业也就这样没了。”廖豪介绍说。目前茶花村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

  廖豪是遵义市政协机关挂驻仁怀市长岗镇的党委副书记,主要对口帮扶该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带领深度贫困村茶花村脱贫出列。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廖豪感到责任如山。他与村里防疫小组的工作人员每天走村入户,户户排查、人人建档,逐一确认村民的身体状况,收集外出务工证明,做到不漏一户一人。“老贵叔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牛圈、猪圈一定要记得定期消毒啊!” 在茶花村李贵均家中,廖豪不停叮嘱。他将赠送的口罩分发到村民手中,协助贫困户做好防疫工作,普及防疫知识,将温暖与慰藉送入每家每户。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我是驻村干部,在群众需要的时候,自然要义不容辞守在农村防疫一线,守在群众生命安全的各个关卡。”这是廖豪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立下的庄严承诺。

  疫情防控还在继续,村民们春耕备耕会不会受到影响?思想上会不会有压力?会不会导致年底返贫?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得部分困难群体、低收入和刚脱贫不久的村民生活受到一定冲击,这些都揪着廖豪的心。“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将损失补回来!”廖豪挨家挨户进行动员指导,确保春耕备耕能有序展开。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廖豪根据仁怀市的统筹把握、科学谋划,在挨家挨户做好春耕生产动员的同时,免费向村民发放种植、化肥、提供技术指导,指导村民展开春耕备耕工作,抓住有利时节,确保疫情防控不影响春耕生产。

  “今年我家的红粱、肥料、地膜都是廖书记免费送来的”说起廖书记,村民杨优全有些激动。疫情期间,廖豪还会亲自提起消毒去帮助村民消杀棚圈。提起廖豪茶花村的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说:“哦!我们的廖书记啊,是党的好干部。”

  田间地头,廖豪正撸起袖子、抡起锄头与村民们一块战斗。他说“我既然是驻村的,就是村里的一员,就是村民的服务员。”廖豪自2003年1月到遵义市政协工作以来,有七段基层工作的经历,算起来有12年的驻村时间,与村民们在一起就像自家人一样。

  正在清理地里杂物的村民蔡茂丽看到记者采访,主动说起了他家的情况。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蔡茂丽,一直靠种地为生,相比以前,现在的生活真是有了根本改变,不仅吃穿不用愁,住房、环境、交通出行一年比一年强,现在家里年年有余粮、年年有存款,种地有困难还可以找廖书记帮助,生活充满希望。面对疫情影响,蔡茂丽计划把自己种植的中药材白芨产量提起来,把收入补回来。

  大地复苏、天气回暖。三月的茶花村,冬的寒意还没有完全消退,但寂静了一冬的田埂上随着春耕备耕生产的到来而热闹起来。

 

 4100-A2-1.jpg

驻村干部廖豪在村民杨优全家地里了解脱毒马铃薯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