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70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党旗引领人心齐,“战役”“战贫”两不误

 

——六枝特区政协助力帮扶联系点打赢“两战”工作小记

 

□六枝特区政协办

 

  “政协党组织是大家坚强的后盾,政协支部与头塘村、簸箕田村支部携手联共,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引领全村人民,战胜疫情并且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六枝特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郭萌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特区政协始终牵挂着帮扶联系点——郎岱镇头塘村和簸箕田村村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及党支部委员多次到村指导、帮助、参与疫情防控等工作。当前,特区政协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党员、政协委员带头作用,引领全村党员、群众齐上阵,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做好春耕春种、复工复产工作,做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不误。

 

疫情防控,党旗飘扬

  “身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同志,要担起军人的责任担当和党员的初心使命。”头塘村65岁的老党员志愿者代寸礼,在癌症术后恢复期间,拖着脆弱的身体,忍着疼痛,咬牙参与到疫情防控排查服务值守中来。他值守的不仅是军人和党员的责任,还有那份入党的初心和情怀。

  “在我有生之年,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协助村里抓好各项工作。”在头塘村,已80岁高龄的“入党积极分子”代慎岗,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主动加入防疫服务值守工作中去。

  “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特区政协党组的安排,牢记党员、政协委员的初心和使命,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在政协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带领大家一起打赢这场输不起的防疫战和脱贫战。”特区政协派驻郎岱镇头塘村第一书记陈学武的话铿锵有力。

 

热茶暖心,爱心满满

  “大家辛苦了,快来喝点热茶。”

  “喝了热茶更有劲。”

  “热茶喝下肚,激情涌上来。”

  庚子年,新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闯入”六枝特区政协机关党建帮扶点——郎岱镇头塘村,今年已55岁的村民周玉清正在服务点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党员及志愿者递上一杯又一杯热茶。

  除了茶,周玉清每天中午坚持为排查坚守者们送上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递上一盘又一盘香喷喷的腊肉、折耳根、酸菜炒豆米、青椒肉丝、乌骨鸡炖汤。

  更难能可贵的是,周玉清还把家里的桌椅板凳搬到排查服务点,给大家提供便利。

  “如今,国家有难,我就要尽绵薄之力,要先大家后个人,为冲在第一线的同志们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让他们有强健的体魄打败疫情毒王。”周玉清就是这么好的一位热心人!

  黄正秀是郎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六枝特区政协委员。由于她工作积极,表现优良,六枝特区人民政府给予1000元慰问金。她二话不说,立即捐给郎岱镇党委政府,用于支持该镇头塘、簸箕田等村的疫情防控经费。黄正秀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担好使命、履行职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山这边,茶叶飘香,饭菜充足,爱心满满。

  山那边,田间地头,党旗飘扬,炊烟袅袅。

  当地老百姓戴着口罩,有的在犁地、有的在翻土、有的在扛化肥……整个春耕备耕现场,仿佛一张张时隐时现的山水画。

 

春耕备耕,党建引领

  在郎岱镇头塘村,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正在乡村田野徐徐展开。

  戴着口罩的陈学武,挽起袖子,扛着锄头,俨然就是一个农民的形象。“大家戴好口罩,不要太密集,注意站分开点耕种……”陈学武一边在地里提醒村民保持距离,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发动村民参与到花椒苗种植中来。可是,一些村民对于种植花椒苗没有经验,还担心这,担心那。随即,陈学武向村民们承诺:“花椒苗我来解决,销路我来找,放心种;今、明两年,争取扩大1000余亩花椒苗的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头塘村党员代太华与其他村民听了陈学武的一席话后,信心满满。大家表示:“有了陈书记这句话,我们可以大干一番了。”发展中的头塘村,在陈学武及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在外创业的党员带领村民发展花椒产业。

  如今,头塘村的花椒产业共有1000亩,带动198户村民入股,实现每户村民每年的入股分红金和务工收入平均5000元以上,为头塘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除可以顾家、有钱赚,还可以在花椒基地里犁地、松土、剪枝、采摘,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一些村民一边耕地,一边开心地说,他们离幸福的生活不再遥远了。

 

掀开窗帘,绿意漫然

  眼下,正值春耕的大好时节,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春耕如何做?疫情如何防?

  这些问题,成了六枝特区政协派驻郎岱镇簸箕田村第一书记陈本义及驻村干部付应荣思考的问题。

  依托群众,做实产业。簸箕田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及产业发展,两位同志结合实际,一边有序做好村民的外出务工输出服务工作,一边组织群众进行耕种生产,通过协调农业部门免费提供生姜、水笋、核桃、稻谷等农业产业技术指导,再将系列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销售。如此一来,务工收入有保障,产业发展有带动,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难题,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同时,两位同志组织全村党员在党旗下宣誓宣战,全体党员响应号召共同抗“疫”。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将村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村民小组长及村民积极发动起来,成立了一批又一批的“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等;设置多个疫情防控值守点,对外来车辆进行摸排、登记、测量体温;免费为村民群众代购生活用品,让村民的生活物资在疫情期间得到保障。志愿者服务队秒变村民的“快递小哥”,很大程度上杜绝村民与外地人接触,从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通过张贴和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以及喇叭、抖音短视频等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不聚集、不串门。

 

 4092-A2-1.jpg

  65岁的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代寸礼,在癌症术后恢复期,仍然坚守在防疫一线。

 

 4092-A2-2.jpg

特区政协驻村同志带领村民积极备战春耕。

 

 4092-A2-3.jpg

村民给值守排查的同志倒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