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663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06

消费税维持不变

白酒行业下个“黄金十年”路在何方


□梁国攀  


  12月4日,白酒行业资本市场一扫之前阴霾、迎来向好局面。截至当日收盘,老白干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涨幅居前,金种子酒涨幅高达10.9%,股市“喝酒”行情或将再起。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白酒股“飘红”,或与刚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不无关系。

  12月3日晚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市场关心的白酒税率并未调整,亦未纳入后移征收改革试点,仍延续之前再生产(进口)环节征税的政策,税率为20%加0.5元/500克(或500毫升)。

  “在消费税所有相关内容中,市场最关注对白酒的影响,主要担忧是税率调整和征收从生产端后移至零售端。意见稿与现行制度一致,白酒消费税率、征收环节均未变化,预计将解除市场的短期担忧,对白酒板块形成利好。”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说。


两度“谈税色变”


  在坊间,从初传消费税可能会改革至今不足两个月时间。此前,关于该话题的诸多猜测,已多次引发白酒板块“谈税色变”。

  今年10月初,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提出“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不过,彼时并未透露是否会将白酒行业纳入改革试点。

  “如果此次调税影响白酒行业,将产生‘高档酒转嫁、低档酒补贴’的结果。高档酒因为较强的溢价能力、品牌影响力,能够较容易实现把税率成本向消费端转移;但中低档酒可能采取把手中的利润补贴给经销商、终端的措施,以维持市场份额。”针对市场普遍猜测白酒是消费税后移首当其冲的行业,华创证券曾在研报中如是分析。

  Wind数据显示:在上述消息披露次日,以贵州茅台为首的白酒股应声而跌,泸州老窖、五粮液、酒鬼酒、舍得酒业一度跌近3%。

  无独有偶。11月29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透露,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有望在年底前公布。当日,白酒板块再次上演惨烈的下跌行情,贵州茅台收跌幅近4%,盘中一度跌逾5%;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跌幅也超过4.5%。

  随着12月3日晚间消费税政策落地,白酒加税的传闻不攻自破。次日开盘后,白酒股逆势上涨,尤其是部分区域白酒表现强势。

  一个多月前,在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酒博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曾公开表示,从整个产业发展看,白酒行业增收消费税将面临诸多问题,在产业布局、结构及自身特点等方面,未来可能均需做相应调整。

  “我觉得,白酒业无需思考增收消费税的问题,核心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紧紧抓住品质升级的机会去提升。”宋书玉说,近两年白酒市场已步入“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时代,企业应紧握品质升级机会主动调整,把品质放在第一位、酿出更好的酒,满足消费者对美酒的需求。


提升品质促破局


  上述说法或有迹可循。

  经历“黄金十年”巅峰、跨越长达5年深度调整的阵痛之后,白酒行业始于2017年迎来破冰式复苏,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不断显现:在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小型酒企发展却愈发艰难,一些企业甚至停产、被市场淘汰。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企业数量看,2018年底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酒企(收入2000万元以上)有1445家,今年5月降至1175家。8月上旬,国盛证券曾在研报中称,中小酒企、品牌酒企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行业产能出清,中小企业入不敷出;一面是品牌酒企量价齐升,业绩连续3年高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质是产品的根本。产品的定价权,关键在于消费者对品质的认可、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度。”今年8月,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曾在郎酒品质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公开表述,行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品质竞争。

  坐落于赤水河畔二郎镇的郎酒,产品涵盖酱香、浓香、兼香3个香型,而酱香型产品青花郎、红花郎是其营收主力,销售额约占该公司去年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基于酱酒消费持续升温的背景,在提升产品品质方面,同样深耕酱酒板块的中国贵酒集团也有备而来。

  据了解,该公司在高端酱酒战略布局上不遗余力,其核心品牌“贵十六代”占据千元价格带,聚焦具有高端消费实力的新财智人群。目前,贵酒已有中国标准酱酒体验店在上海、深圳等处落地,致力于在酱酒消费的品质体验上不断创新晋级。

  有酒类行业专家认为,品牌是名酒时代竞争的第一要素,各大酒企应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差异化营销体系,譬如深耕转型品质体验等服务,仍会生发出巨大机会及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