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60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增长稳定 结构趋优 活力增强

 

贵州健康医药产业稳健发展再添翼

 

□本报记者 李 丽

 

  为促进省内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深入合作,实现全省健康医药产业与中药材产业有效联动,全面助力脱贫攻坚。11月28日,贵州省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供需暨“定制药园”对接会在贵阳市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全省健康医药产业完成产值742亿元,总体发展形势基本向好,有望实现全年1000亿元的目标任务。

 

四大板块齐发力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近年来,贵州健康医药产业围绕中药材种植业、医药制造业、医药服务业、健康融合业四大板块发力,在市场拓展、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品种培育、营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整体迈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增长稳定、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中药材种植业方面,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产业发展见实效。今年以来,贵州着力推动制药企业通过提供种苗、技术、定价回收,在贫困地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提升省内中药材的采购比例等方式,聚焦精准扶贫,打造产业扶贫样板。目前,全省有健康医药从业人员3.15万人,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约80万人。医药企业不断提高省内中药材的采购比重,省内采购比重从不足20%升至40%,采购量增加20万吨左右,带动3万人发展药材种植业,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今年1至9月,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18.55万亩,完成产量58.96万吨、产值67.52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医药制造业方面。随着招标控费、“两票制”、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目录、2019版国家医保调整、“4+7”带量采购全国推广等政策实施,医药企业步入调整期。以医药制造业为例,近年来贵州发生医药整合案例53起,整合资金达106亿元,入列“中国医药企业500强”的12家企业中有11家涉及整合,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区域之间整合步伐加快。今年1至9月,全省完成中成药产量4.82万吨、同比增长8.2%,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252亿元、增加值90.42亿元。

  医药服务业方面,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支撑作用增强。今年1至9月,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控股贵州有限公司销售额均超过20亿元,3家医药公司全年销售总额将逾80亿元,带动医药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期,全省医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7%,全年有望突破400亿元。

  健康融合业蓬勃发展,形成新的支撑点。实施大健康运动产业建设项目22个,总投资60.29亿元;健康养生累计投资12750万元,建设5所精神康复社会福利院;在健康医疗领域开展20个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36个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健康服务、医药与大数据、“互联网+”等融合发展迅速,形成健康医药产业的新支撑。今年1至9月,全省健康融合业实现总产值11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产值150亿元。

  据贵州省健康医药产业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从整体看,全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形势喜人,医药制造业在波动中前行,医药服务业稳中有进,健康融合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前述对接会上,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为首批“定制药园”基地授牌,种植大县与省药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制药企业与种植企业、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种植企业、基地与省内医疗机构代表签订合作协议。

 

六大举措谱新篇

  下一步,贵州将紧紧围绕四大板块、五个关键环节、四条路径,突出目标导向,采取六大举措确保今年各项任务圆满收官,并认真谋划好2020年重点工作。

  担当使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根本遵循,强化使命担当,践行“以工带农、以工促产、以产促销”模式,以“定制药园”为载体,充分发挥省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医药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渠道和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对接外部市场,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强化统筹,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对主要指标、龙头企业、主导品种、重点项目的统筹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保质保量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挖掘新增长点,做大产业增量。加快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类中药及直接口服饮片等新型特色饮片开发,加快推进健兴、神奇等39个项目建设;依托景峰、百灵、天安等重点企业,首仿一批专利到期大品种,加快开展化学药一致性评价,推动“洛铂”产值尽快做大;培育发展生物制药,研发胎盘多肽注射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制品。

  推动并购整合,做大产业规模。科学拟制全省健康医药总体规划、空间地图,据此推动产业整合。依托益佰、百灵、景峰、神奇、圣济堂、新天等医药主板上市公司,发挥其直接融资、规范运作、产业整合等优势,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加快全省医药产业整合发展;支持省内外龙头及骨干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抱团取暖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

  规范药品流通,提供便捷服务。认真贯彻执行药品流通行业相关标准制度,推进药品流通行业诚信建设;加快药品流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药品流通效率、服务水平;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中药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药零售实现城乡全面覆盖,为全省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药流通服务。

  多部门联动,做大融合产业。加大康养项目招商力度,力争落地项目2个以上,加快推进桃花江大健康管理中心、湄潭县社会养生养老服务中心、中医康养仙谷小镇等项目建设;培育山地户外自主IP赛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基地,完成生态体育公园、汽车露营基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3个100”建设任务;继续大力发展药食两用、“大数据+”、健康服务等融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