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花开梨树坳
——忆解放贵州时牺牲在黔东南的西进干部王富海
□口述:吴 肃 曾宪辉 张玉环 张金屏 姚修文 崔芳亭 潘昌选 整理:杨南平 潘家涛
王富海同志是在解放贵州的战斗中牺牲在黔东南的西进干部。王富海原名周志光,192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小屯村,早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曾任中共清平县委民运部长、博平县委书记、南下支队大队组织部长、贵溪地委组织部长,牺牲时为镇远地委组织部长,年仅29岁。
1949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党委和贵州省委在湖南邵阳召开地师级干部联席会议,杨勇、苏振华、徐运北等领导分别就进入贵州开展工作的要求作了发言讲话,决定到贵州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提出接管贵州后的主要任务是:
地方配合部队解放全贵州,摧毁反动统治,肃清反动残余力量,维持社会秩序,支援解放大西南;决定各地区负责人,其中决定西进支队四大队接管镇远地区,地委由副书记吴肃、专员王耀华、司令员曾宪辉、组织部部长王富海、政委袁子钦5位同志组成(1950年2月贵州省委又指定17军50师政委胡华居兼任镇远地委书记);会议要求地方干部随部队前进,每到一处迅速摆摊子,进行接管,宣传新区政策,使政策和群众见面。
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
11月11日,西进支队四大队1200多名党政干部进入镇远,建立中共镇远地委、镇远专员公署、镇远军分区等领导机构。
镇远公署辖镇远、炉山(今凯里)、黄平、台江、三穗、岑巩、施秉、剑河、雷山、锦屏、余庆、天柱12个县,四大队党政干部分赴各地,每个县搭起的干部架子人数不多,地方党政军力量较为薄弱。
这时,因解放军主力忙于入川作战,地方反动势力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打击,得以在暗地里滋生蔓延,国民党残余武装及他们控制的保安团、保警队,串通地方恶霸、惯匪等封建势力,与已经投诚起义又叛变的国民党89军部分官兵相互勾结,乘机活动,图谋叛乱,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1950年4月12日,余庆县被叛变匪军攻占,余庆县和黄平县平溪区机关干部被迫暂时撤离到黄平县旧州镇。此时的旧州,也是处境艰难:学校停课,店铺停业,居民不敢外出,街巷冷冷清清,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形势突变,局势动荡,部分干部思想不稳定,新入伍战士更是情绪波动,不少同志认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余庆县县长于振东曾再三打电话到地委,请求王富海去旧州解决余庆县干部的思想问题,因此王富海决定动身去旧州,整顿干部思想,稳定波动情绪,展开对敌斗争。
4月12日,王富海从镇远赶到黄平,与黄平县委书记张玉环、县长刘影任等一起研究面临形势,再次听取余庆县委电话汇报情况,决定在旧州的全体干部赶到黄平县城来听取报告和进行整训。
因驻旧州部队17军50师150团第2、3营已奉命由团政委魏立政和副团长王佩章率领奔赴石阡、瓮安等县参加剿匪合围战役,只剩下150团2营1连的两个排和机炮连部分战士留守,兵力十分薄弱,四处潜伏的匪徒特务见状气焰嚣张叛乱猖狂。在这里猖獗活动的是起义后又叛变的国民党89军984团机枪连连长黄俊侠,以及地方封建势力股匪代表李庚全、周文彬等人,叛匪们打出了“贵州反共救国游击军”的旗号,李庚全任总司令,黄俊侠任副总司令,周文彬任参谋长,企图乘机颠覆我新生人民政权。
4月13日,按王富海电话要求从旧州出发赶往黄平的一千多名地方干部和护送战士,在途中遭到大股土匪截击,为避免重大伤亡队伍又倒了回去。王富海闻知情况后,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不顾危险,决定亲自到旧州做工作。出发前,王富海通知将这一决定事先电话告诉余庆县委,不料被李庚全匪部搭线窃听,得知他们出行情况后便事先派兵前往设伏,并在当晚多处割断了两县之间的电话线。
4月14日清晨,黄平县公安局门外院坝,指导员杨应付集合县中队3班和5班战士后宣布:“我们3班、5班奉命护送一位领导同志去旧州,现在就出发,3班走在前,5班到150团情报站护送首长,跟上3班。”
王富海带着警卫员吴瑞春、徐德运和黄平县公安中队两个班的战士共23人组成的护送小分队,早早地从黄平出发了。杨应付按照黄平县委安排随同带队指挥作战,战士们配足弹药,带齐干粮,装满水壶,全副武装护送,精神抖擞地前进在从黄平至旧州的公路上。
由黄平县城赶往旧州镇要经过梨树坳,梨树坳距黄平约四十华里,离旧州则十华里左右,沿途是大山深沟,公路两边长满了荆条树木,往旧州方向走的是七里冲,两边为连绵不绝的山脉,梨树坳则在山脉中间的一个丫口上,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
当王富海和小分队走到罗朗乡公所驻地时,明里假装积极暗中长期通匪的副乡长曹令奎,带着十几个土匪前来迎接,并随着小分队一起行进。走到罗朗乡的太翁铺路段时,曹令奎先后两次邀请王富海短暂休息,坐下喝茶,其目的一是想伺机对王富海突然下手,达到目的就往山里逃;二是想要拖延时间给远处躲藏的匪兵暗哨跑去报信,让匪军在前面提前设好埋伏布好口袋。
与曹令奎同行,队伍中突然加进来十几个人,杨应付自然十分警惕,每次休息都让3班战士端着机枪到前边抢占有利地形进行警戒,5班战士守在首长身边寸步不离,不给他们留下任何下手的机会。
曹令奎看到我小分队防护谨慎,没有机会下手,又知道前边已有埋伏,再陪同走下去肯定捞不到好处,就找个借口中途停下,带着十几人回去了。杨应付为防止出现意外变故,临时选派周先泽、戴求、解培德3位战士为尖兵,组成尖兵组,在队伍前边100米之外侦查开路。
当大家走到新桥时,戴求突然跑步回来向杨应付报告:“前边的桥已被破坏,只剩下两块木板,刚够一个人走过,拆下的桥板正着火燃烧。”
杨应付听了报告后,估计是小股土匪干的,想到王富海赶往旧州事情紧急,便告诉大家说:“不怕,从我军配备来看,完全可以闯过去,走!”
一行人便继续往前走,过了桥,又走了一段路,就进入大山深沟,放眼望去,梨树坳丫口的几间茅草房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了。
这时是上午11点左右,队伍走到了距离梨树坳约150米的地方,公路到这里来一个大拐弯,紧贴着公路右侧是3米多高的陡壁,陡壁上是大山。大家正在行进时,敌人从右前方制高点上突然向我小分队前后部位猛烈射击,轻重机枪和步枪子弹雨点般地飞来,堵住去路,封锁退路,完全把我方人员压制在公路左下侧低凹处,情况瞬间变化,小分队陷于危险之中。周先泽、戴求、解培德3位尖兵战士已经走到距离梨树坳只有30多米的水井边了,敌人机枪一响,他们立即闪身隐蔽在公路侧面,迅速调转枪口向敌人还击。
从枪声和射击的子弹密度情况判断,埋伏的敌人很多,起码有几百人。看到我小分队人员全部陷入敌人的埋伏圈,情况十分危急,王富海当机立断,对大家说:“同志们,旧州离这里只有十里路程,150团的战士要送石光同志去黄平,我们约定在这里交接任务,按原定计划他们应该到了。现在我们出击一下,待150团战士赶到,他们从敌人后面攻击,这样,我们两面夹击,倒是一个消灭敌人的好机会。”
石光是和王富海一起从山东博平县来的西进干部,分配在黄平县担任宣传部长,这天要返回黄平,双边护送小分队约定在梨树坳这里交替互换护送任务。
于是,杨应付下令:“3班正面冲上去,5班跟我来,掩护3班,保护首长。”
王富海握枪在手,枪一挥,便和5班战士一起向敌人猛烈还击,掩护3班抢占有利地形。
敌人居高临下,几百人同时向我军疯狂扫射,我方攻击受阻,队伍中的两匹战马很快被打死了,不一会儿,3班的机枪被打哑了,正面冲上去的7位战士,边打边前进,消灭了不少敌人,可路面上没有物体遮掩,在激战中相继中弹牺牲,第一次突围冲锋结束了,3班只剩下高班长和副班长潘昌选,潘昌选左手腕骨中枪,也受了重伤。
这一次突击没有成功,小分队又伤亡很大,王富海改变进攻方式,率领大家迅速占领梨树坳丫口的小村子,一边与敌人战斗,一边拖延时间等待支援。
先前往正面进攻的3班高班长和潘昌选,也寻机转移到村子里与5班战士会合,共同与敌人周旋。
小分队在村子里与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尖兵组的周先泽、戴求以及王富海的通讯员勇敢地拦截敌人,把几名冲在前边的匪兵打死了,自己也先后中弹牺牲,山丫口左侧又出现敌人,我方护送小分队此时四面受敌,情势危急。
为阻击敌人靠近村子,坚决完成保护首长的任务,5班有4位战士机动灵活地与敌人战斗,不时地变换藏身地点,吸引敌人火力,勇敢地与敌人相互对射,打死打伤匪兵多人。敌人见状,调来轻重机枪,子弹向他们密集地扫射过来,4位战士先后中弹牺牲。
王富海见匪兵众多,知道行踪泄露,敌人早已在这里设好了埋伏,决定先抢占前边制高点,坚持到150团护送队的战士到来,便带领战士们向村子左边山头冲去,杨应付紧紧跟在他后边,随时准备舍身保护首长,其他战士则跟在后边交替掩护,阻击迟滞敌人。
敌人见王富海和杨应付手持短枪指挥战斗,明白他俩中有一人就是这支小分队要保护的对象,也是头一天电话里窃听得知的解放军要护送的首长,便把所有的枪口都指向他俩,子弹他俩身边突突突地四射。两人一口气跑到半山腰,还是被敌人机枪咬住,同时身中数弹,倒在相距不到3米远的山腰路边。
后边的战士边打边退,战斗又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小分队伤亡惨重,这时只剩下不同程度受伤的8位同志了。
梨树坳方向传出密集的枪声,旧州的部队听到后立即组织队伍跑来接应,才把敌人打跑。原来,旧州护送石光的部队战士按约定时间出发,来到七里冲口的冷水河,发现河对面敌人抢先占领了制高点,便想诱敌出击,夺路而行,用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却按兵不动。又因电话线在头天晚上被敌人割断,未能及时与从黄平出发的小分队取得联系,只好绕道回到旧州东门口,突然听到梨树坳那里传来枪声,知道发生情况,立即跑步赶往梨树坳增援,敌人见旧州守军赶来,立即逃走了。
王富海牺牲了,还有杨应付和小分队另外14名战士,为解放贵州黔东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0年4月22日,中共镇远地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地区各级党政部门追悼王富海和其他烈士,并号召各级党组织要“以王富海同志的高贵品质,为党为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突出的优点与作风来教育我们的干部”,后来,黄平县人民政府在旧州镇北门十字街建立了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纪念。
1950年5月2至4日,数千匪兵多次围攻旧州城,旧州守军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英勇反击,历时3天的旧州保卫战,大获全胜,击毙土匪380多人,打伤和俘敌700余人,缴获六零炮2门、轻重机枪6挺、步枪1500余支,匪司令李庚全被打死,匪副司令黄俊侠被打伤活捉,李庚全匪部被全歼。旧州保卫战的胜利大长了人民群众的志气,狠狠打击了匪特们的嚣张气焰,给反动势力在黔东南推行反革命“应变计划”敲响了丧钟,从根本上扭转了黄平的被动局势,是黔东南地区敌我斗争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下一步剿灭各地土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