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40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0-29

今年1至9月,每月实有市场主体增速均稳定在12%以上——

 

全国市场主体增速平稳活力凸显

 

□赵文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全国实有市场主体达1.19亿户。与2018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9月每月实有市场主体增速均稳定在12%以上。

  全国市场主体增速平稳,得益于不断降低的投资创业制度性成本,使之进一步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新设微观主体持续平稳增长

  9月份,全国日均新设立企业2.14万户,较8月份的1.95万户明显上升;新设立个体工商户148.90万户、同比增长12.4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7.86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登记数据,从一个侧面动态描绘了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的走势。”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会长何昕说,新设立微观主体持续平稳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8月底,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陈先生与同学合伙开办的小餐饮店,在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正式开张。从微信办理个体商事登记申请,到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他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开办企业“一网办”“一键办”“不用跑”,多项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的改革举措,逐步破解了市场准入难题。

  “你看,两分钟就弄好了。现在查企业档案不用出园区,在楼下一体机上就能搞定。”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的一名企业员工说,新投放的企业档案信息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打破传统的窗口服务模式,使档案查询事项不再依托办事大厅,将原来的受理、审核、打印几个环节转变成了人脸识别、人证比对、自助查询。

  市场准入再放宽、再提速、再优化,不仅使企业、群众免去来回奔波的麻烦,更成为吸引企业投资兴业的“利器”,随之带来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

  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研究、制造。该公司总经理洪灵介绍说,企业成立还不到4年,但由于发展形势好,今年7月又新成立了硕和自动化设备、硕和软件两家子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制造业新设立企业1.69万户、同比增长6.62%,突出表现在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医药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新兴产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登记信息管理处处长刘凤双分析称,第三季度新设立市场主体结构性特征明显,高技术制造业蓬勃发展为结构转换提供新动能,孕育、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行业细分看,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新兴行业新设立企业增幅比较大,高于总体增幅。这表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供给力量正在加速形成。”刘凤双说。

 

进一步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

  今年三季度,新设立企业户均人数明显增加,就业贡献率再创新高。全国新设立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103.90万人、同比增长24.03%,高于上半年增速3.29个百分点;新设立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061.50万人、同比增长26.85%,高于上半年增速8.12个百分点。

  一些地方精准对接创业者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把服务送到创业者心坎上,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热情。

  贵州省大力实施“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在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环节、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推出多项改革举措,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山东省济南市,新设立一户企业平均可吸纳就业7.42人次,户均从业人员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80后”“90后”正成为创业主力。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三季度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的自然人股东中,“90后”“80后”占比达66.07%,其中“90后”创业占22.53%,逐步成为创业的新生力量。

  对创客而言,注册资金、经营地址、前置审批等条件曾像一道玻璃门,让市场看得见、进不去。“现在只要符合政策条件,一张桌子就能注册公司、启动创业,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了。”金华市“90”后创业者陈欣与同学合伙开办商贸公司,又开通多个微商平台,带动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立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比超7成,注册资本小于100万元的企业同比增长较快、增速为14.76%。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主流招聘网站数据的分析,今年1至8月新设立企业就业贡献率达56.35%,比去年提高5.37个百分点。

  何昕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持续增加的市场主体表现出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随着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深入实施,市场主体退出更为便利。何昕认为,日臻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正促进传统行业加速淘汰经营不善、生存质量不佳的市场主体,同时带动优势行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经济运行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启市场主体活力之源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我国有上亿户市场主体,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数字的平稳增速,源自改革带来的不竭动力。

  从制约老百姓投资办企业的第一道门槛改起,从“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到“大幅精简涉企证照”……一系列市场准入改革举措,砍掉束缚创业办企的繁杂事项,开启市场活力的源泉、激发社会创造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持续发力,阻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玻璃门”“弹簧门”被打破,市场主体尤其是个私企业、小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优化市场“软环境”,让市场主体主动增加投入、带动就业,这比政府直接干更灵敏、更稳定、更有效。

  当前,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排名虽在不断提升,但与社会期待还有差距。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更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回应市场主体的合理期待,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无疑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