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3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0-22

辛勤努力结硕果

 

——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扫描

 

□杨绍芸

 

  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多年来一直得到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州政协文史委员会按照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存真求实的原则,结合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对州民国、抗战、建国等时期的史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征编工作,共编辑出版文史资料27辑,总字数已超过820万字。同时,还承担全国政协、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安排的有关书籍文稿的征集工作任务。如:《红军长征过黔西南》《黔西南抗日专辑》《盘江历史风云人物》《袁祖铭家族》《少年何应钦》《黔西南风景名胜》《何应钦纪事》等专辑,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其中,《盘江历史风云人物》《少年何应钦》深受台湾同胞喜爱,先后三次再版,赠阅近万册。

  近年来,州政协文史委又对州内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抢救,先后编辑出版了《黔西南彝族史料汇编》《黔西南仡佬族史料汇编》《黔西南布依族史料专辑(上、中、下、续,共4辑)》《黔西南苗族史料专辑(上、下,共两辑)》《黔西南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史料专辑》《黔西南西部大开发史料专辑》《黔西南历史文化典故》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文史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为黔西南州历史研究、文艺创作、统一战线、传统教育等提供了可贵的素材和借鉴,成为广大读者阅读的详实、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读物,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全州文明文化的繁荣兴盛。

 

突出特色

  (一)突出“三亲”特色。具有“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是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性与生命力。州政协文史委始终把征编“三亲”史料作为重点,强调尊重史实,内容不能随意杜撰虚构,对每一事件的文字叙述,不议论评价,不带任何倾向和政治观点,实事求是地记录和叙述,以还事件的真实面目,最大限度地发掘当事人所历、所见、所闻;同时突出政协文史资料与地方志、档案资料、文献资料的不同之处,突出“当代人写当代事”的时限性。

  (二)突出地方特色。州政协文史委在开展文史资料征集时,立足本地独有的文化元素挖掘史料,凸显本地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

  (三)突出抢救特色。抢救是当前文史资料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如:黔西南州参与建国初期重大决策的很多老同志已经离开,参与改革开放初期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的同志年事已高,趁他们健在时把珍贵史料留下来,以免人亡史佚。州政协文史委针对年迈的革命前辈、历史事件见证人和当事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实地征集等形式,主动走访史料见证人和记录人,听取他们倾诉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遇上识字能写的还调动其撰稿的积极性。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全面、准确的将史料记录下来、流传下去。

 

严把“三关”

  政协文史资料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社会功能的发挥。州政协文史委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注重把好政治关,确保文史资料正确政治方向,使文史资料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影响;二是把好史实关,在编选文史资料时,必须坚持对所涉及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甚至称谓(官衔、地名、单位等)都要进行甄别、考订和校勘,确保文史资料的真实性和收录价值;三是把好文字关,在编写文史资料过程中非常重视引文核对,不乱用简称,不妄改成语和专业名称。专门抽调、聘请(特邀)文字功底强、认真细致、责任心强的文史资料工作者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列入编撰委员会成员,明确责任,认真反复审稿,使文史稿件文字精炼、表述清晰、通俗易懂,确保每一篇史料质量得到提高。

 

强化队伍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适应新时代工作,按照文史工作者应具备“史德、史才、史识、史学、史情”的特殊素质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史工作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文史业务知识培训。一是2018年组织举办“提升委员文化素养,增强委员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班,邀请了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顾久、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博士周兴禄作“中华文化的变迁”“文献整理与诗文写作”专题培训;二是州政协文史委 2018年参加贵州省政协文史工作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三是2019年3月在兴义召开了全州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总结暨交流培训会议,州政协副主席廖星出席并讲话,特邀了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关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培训。不断提升文史资料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2019年8月特聘了23名热心的文史工作者作为州政协文史资料信息员,参与到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中,有力增强了州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队伍,拓宽政协文史资料征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