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座谈会一年间:
减税蛋糕分享2/3 营商环境最需平等
□郭晋晖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近一年间,从中央到地方轮番出台的扶持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密集落地,民企成为新一轮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受益者。
近一年来,促民企发展的政策脚步从未停歇。近期,继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后,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来自10月10日在成都举行的2019年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司法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制定相关政策细则,以“明确国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为重要内容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将于近期印发,国税总局会继续抓好落实减税降费、组织收入的统筹,不断完善减税降费的“铁账本”。
“近一年来,随着减负、改善营商环境政策的不断出台与落实,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企业运营成本、负担有所下降,盈利水平逐步改善,发展活力得以提升。”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说,但因总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短期内观望情绪依然较为突出,民间投资增速尚未见触底企稳回升。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性过剩时代,传统产业利润水平摊薄,许多民企走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档口。对此,企业要加快调整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组织体系、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1-7月民企减税逾7400亿元
在前述峰会上,全国、各省工商联负责人及民营企业家代表最关注的议题,是近一年来扶持民企政策落地情况、民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国税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世宇表示,与以往相比,今年减税降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测算,今年减税降费总规模将大幅超过2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或相当于去年的两倍;上半年实现的减税额度已相当于1999年的财政收入额度,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规模接近于2003年的财政收入。
来自国税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3492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1470亿元,相当于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的12.1%;与此相对应,税收收入增速从1月的7.6%回落到前7个月的0.9%。
王世宇表示,减税降费推动了民营经济向好发展。1-7月,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7450.45亿元,占新增减税总规模的63.46%、占比近2/3。这充分说明,民营经济是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主要受益群体。
从制造业的数据看,1-7月企业在深化增值税改革中,制造业净减税1766亿元,减税金额占比达43.4%;有98.82%的制造业企业获减税,居各行业之首。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亦显示: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7%,主要来自减税降费。
近期,针对增值税一揽子减税政策实施半年来遇到的问题,增值税改革相关举措迎来新一轮密集微调,旨在加大减税力度、更好促进政策落地。主要调整包括:9月4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文对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进行调整;9月30日,财税部门发文将生活性服务业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抵减10%比例提至15%;10月9日,国务院发文调整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
“税务部门确保减税降费更好、更实地落地,让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减税降费红利。”王世宇说,今后将进一步加大统筹推进力度,重点抓好落实减税降费、组织收入的统筹;还会加大分析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减税降费的“铁账本”,继续加强对少数增值税一时增加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分析,逐步算准讲清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综合账。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近期印发
峰会期间,民营企业家尤为关注的是营商环境建设。在恳谈会上,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的故事被“爆料”:在国内某地投资80亿元建一个特色小镇,当时与政府约定旁边要给一块地做房产配套项目,但后来对方反悔了。
类似的事情,在民企投资过程中并不少见。刘兴国表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仍不少,比如账款拖欠、公平准入、合法权益依法保护等。
对此,国家、地方均已出台不少政策,但从企业反馈情况看,政策落实情况并不理想:违规、变相收费屡禁不绝,拖欠清理进展不够理想,且存在清了旧款欠新账的现象,侵权事件也时有发生。
如今,营商环境已成为民企投资的重要考量,政府亦纷纷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竞争力。在中央层面,营商环境已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司法部立法二局副局长张要波表示,目前司法部正会同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抓紧对条例草案做进一步修改,预计将在近期正式印发。
《条例》是关于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至法规层面,不仅是我国首部营商环境法规,也是全球首个由国家层面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法规。
从主要内容看,“平等”是其核心原则之一。“对民营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政策应该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清晰的政府与市场边界、对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障。”刘兴国说。
张要波表示,对市场主体保护部分,《条例》主要明确国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保护企业与企业家的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及其它各种合法权益。
《条例》还对市场主体反应强烈的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如保障平等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规范涉企收费、破题“融资难、融资贵”、治理拖欠企业账款、简化企业注销流程等。
民企急需苦练内功
近一年来,针对民企融资的痛点,政府出台了多项破题“融资难”的举措。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优质民企发债融资,积极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日前,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着力破解中小微企融资难题。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涉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在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继续推动甄别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海江认为,跨越民企面前的“三座大山”,既需各级党政帮助,亦需企业自身努力,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资本是攻克“三座大山”的重要路径。
周海江表示,面对“转型的火山”,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面对“市场的冰山”,企业必须拥有自主品牌,才能在贸易摩擦中保证市场不丢;面对“融资的高山”,企业则应采取自主资本积累、股权融资等举措应对。
刘兴国认为,民企自身必须加强管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自身素质、能力提升来增强市场竞争力、闯出发展新天地;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管控企业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