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616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9-10

全域旅游助推盘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西南煤海”到“金彩盘州”

 

□陈诗宗 屠 琪 顾冰洁

 

  近日,一则好消息刷屏了朋友圈,盘州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线——盘州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盘州市,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国闻名的“西南煤海”。

  曾经,煤,是印刻在盘州市发展轨道上的岁月痕迹,也影响着这座城市的路径走向。

  经济进入新常态,依靠单一的“吃煤饭”“念煤经”难以支撑盘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转型,成了摆在盘州前行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面对难题,盘州的决策者认识清醒——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煤独大”不可持续,必须“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寻找一条可持续的新路。

  而旅游“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正好能够成为盘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坐拥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成了盘州可持续发展的“新锚点”。

  盘州“谋篇”全域旅游,把旅游置于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审视,放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纵深中把握,点燃了城市转型“新引擎”。

  在“点”的打造上,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规划建设16个核心旅游景区,形成了温泉养生、滑雪体验、体育运动、农事体验、低空游览、避暑度假等旅游产品、业态类型;

  在“线”的打造上,优化精品旅游线路设计,高标准建设连接各景区的旅游大环线,把珍珠串成项链,形成北部、中部、南部全域旅游环线;

  在“面”的打造上,加强了自然环境保护,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规范林地征占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核心生态资源管理工作。

  “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域旅游推进,让旅游成为了盘州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8年,盘州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70亿元,形成了旅游引领、全域带动的发展格局。

  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曾是“穷乡僻壤”的代表。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景区靓起来、村民富起来、旅游活起来,全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7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67万元。

  从“山旮旯”到4A级景区,这个小村庄是如何实现的“大逆袭”?

  “任何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对于舍烹而言,“舍烹之变”的关键在于搭上了旅游致富的“快车”。

  “盯准”青山绿水,改变传统模式,舍烹人在思维转变中,实现了美景变产业、村寨变景区,农民放下锄头,吃上旅游饭的“转身”。

  村民江小贤,在舍烹村转变思维之际,抓住发展旅游的机会,率先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

  进入旅游旺季,每天,江小贤的农家乐人满为患,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他不但盖了新房、买了车,还有了几十万元的存款。

  江小贤的身份转变,娘娘山的精彩蜕变,折射出的正是盘州千千万万村民共享旅游“红利”,迎接美景带来的新幸福。

  目前,盘州市已打造了舍烹、妥乐、贾西和卡河等80余个旅游村寨,直接带动1.2万人、间接带动48万人创业就业,累计带动3.6万人脱贫。

  曾经的盘州市,是一座以煤炭资源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

  如今的盘州市,是一座尚待被世界重新认识的旅游城市。

  步入盘州,过去的671厂变成了今天的“三线”文化主题园;过往隐匿山间的泉水变成了胜境温泉景区;曾经荒凉的乌蒙山变成了令人向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

  一个个“深藏深闺”的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这把“金钥匙”的扭动下,开启了城市转型的“新纪元”。

  近年来,盘州市更是以全新姿态拥抱全域旅游“新蓝海”,利用旅游关联性强的优势,整合资源跨界融合,推进旅游与康养、地产、农业、体育、文化、工业、航空等等深入融合,形成“+旅游”跨界产品体系,推动全域旅游实现产业全业态、全链条和全要素发展。

  从全国闻名的“西南煤海”到焕发活力的“金彩盘州”,盘州,这座“煤城”已经迈上了靓丽的旅游发展道路,正以全域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的姿态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