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力挺大生态企业示范发展
首批入库60家 优先安排专项资金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首批入库60家企业,优先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贵州省发改委日前发布全省大生态示范企业库(第一批)入库企业名单,旨在着力培育一批符合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且具有良好信誉的本土大生态企业。据悉,这批大生态示范企业涵盖环保装备制造、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咨询服务、生态环境检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
为不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实施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大生态产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贵州省发改委决定建立全省大生态示范企业库,推动一批符合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具有良好信誉的本土大生态企业发展壮大。
据介绍,贵州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入库大生态示范企业申报的符合条件项目,优先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入库企业申报优质工程奖、省级绿色金融项目等,着力打造企业品牌;支持入库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携手致力于大生态战略行动,在大生态领域发出“贵州声音”;对大生态示范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更换;加强入库企业监管,对存在不诚信、违法经营、非法融资、环境违法等行为的企业立即清理出库,并将相关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贵州)。
全省各地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完善鼓励、支持本土大生态企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入库企业实施;同时,有关部门将积极协助企业推广运用新技术、新产品。
按要求,全省各金融机构需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合理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入库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畅通合作通道,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促进全省大生态企业加快发展。
入库企业则需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依法依规经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自身发展壮大;企业之间需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建立大生态示范企业库微信交流平台,各企业需明确专人负责,适时发布企业动态,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将企业年终总结报告反馈至省发改委。
据了解,国务院于2014年6月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先行一步;2015年2月,“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2017年,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
为切实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贵州于2016年10月发布全省首批大生态工程包,包括3个方面10类已开工、即将开工的生态环保项目200个,总投资达1561亿元。其中,绿色经济“四型”产业投资占比最高、达691亿元,占总投资的44.2%;绿色屏障建设项目投资604亿元,占比38.7%,绿色家园建设项目投资266亿元,占比17.1%。
最新统计数计显示:今年1至7月,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4432.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5%,新开工项目534个、占年度计划的81.8%,建成项目88个;其中,大生态领域完成投资317.28亿元、生态环保领域完成投资81.87亿元,节能环保完成投资进度占年度计划的比例排名全行业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