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04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20

产业选择 利益链接 农民受益

——贵州省水城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清 寒

  核心阅读

  结对帮扶贫困地区如何因地制宜找对出路?如何选择产业更有保障?传统产业发展如何突破瓶颈?资金怎样高效运用让“输血”改“造血”?体制机制如何把控能扶“志”又扶“智”。

  近日,笔者深入走访贵州省水城县两个深度贫困村,实地采访当地村民在贵州省、市、县三级烟草部门的联动帮扶机制下,依托传统烤烟产业,创新循环体制增收创收,并围绕产业“八要素”引进新产业,双产业发展助力地区脱贫攻坚的探索实践。

  创新|一基础双产业融合 增收创收效应明显

  “把产业建到最贫困的点上去”

  贵州省水城县阿戛镇群福村距离县城约34公里,从县城开车翻越高山要花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全村总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占三分之一,无矿产资源,主导产业为烤烟、核桃,是全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走进“群福食用菌示范产业园”包装车间,四条生产线机器正高效运转,二十多名工人们围着生产线有序的为菌包做包装。

  “70元左右一天工资,包午餐,离家近,方便照顾几个子女。”45岁的肖正军和妻子都在园区干活,他月薪一个月2000多元,妻子是按天数结算。“孩子太小无法外出打工,在农村基本没大的支出,当然最重要是可以学技术。”肖正军说。

  “让村民学到技术”正是引进该产业园的初衷。2018年,王旭作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帮扶派出干部,到群福村任第一书记。“群福村有较长的烤烟种植历史,产业成熟、稳定、可持续性。帮扶工作开展以后,我们在烟叶生产计划、基础设施项目、帮扶资金向该村倾斜。”王旭说。

  但烤烟种植作为计划经济作物,始终只能带动部分人脱贫。2017年,福建一家菌业公司和水城县政府、合作社共同入股建设了“水城县群福食用菌示范产业园”,园区拥有年产菌包1100万包生产线,配套包装车间、成品仓库、技术研发中心。

  为什么选择食用菌作为新产业。“烤烟的育苗大棚、烤房和烟地每年都有闲置季节,闲置的设施非常适合用于培养食用菌。”王旭说,“群福村很符合食用菌对光照、土壤、雨量的要求,村民只需再学习技术,成本要求不算大。”

  “把项目建到贫困户家门口。”是园区从立项就确定好的。“自建成投产以来,已产菌包500万包,带动70户85人参与务工,务工收入136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26户29人,人均年收入1.04万元。”

  如今,产业园初具规模,王旭开始鼓励附近农户将菌包带回家里,用闲置房屋自主培育,菌包可以多轮出菇、多次采摘,一年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肖正军年初也从园区里折价买了些菌包,带回家去种植。“虽然这次没达到最理想标准,但是没亏,我还会再试试。”肖正军憨厚一笑。

  创造|双产业循环模式 利益链接是关键

  “依托产业才能稳定脱贫致富”

  自2017年3月以来,水城县的烤烟计划从13.3万担增加到了2019年的18万担,烟农收入预估从1.6亿元增加到2.5亿元,能覆盖贫困户2751户、10493人。仅2019年计划种植面积涉及贫困户828户、3395人,户均种植22.6亩,人均收入可达1.4万元以上。“我们增加的每一亩计划,全部投给了贫困户。”水城县常务副县长贺方云强调道。

  在水城县,笔者发现,食用菌生长在烤烟育苗大棚里,菌棒加工厂旁边建起了有机肥加工厂,采菌后剩余的菌渣直接被加工成有机肥,施用到了烟田里……

  贺方云告诉笔者,贵州烟草在水城扶持发展的两大产业,正形成“循环利用、融合发展”的良好趋势。以“政府+烟草公司+龙头企业+烟农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和“贫困农户+烟农合作社+村委会”的利益链接机制正在逐步推广,为发展好食用菌产业,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仅以阿戛镇为例,烟草捐赠资金由阿戛镇和涉及村委会补贴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阿戛镇委托米箩合力烤烟综合服务烟农合作社统一组织种植、管理、实施,龙头企业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及保底回收所种植的食用菌。项目所产生的利润按照村委会5%,合作社25%,建档立卡贫困农户70%的比例进行分配,补贴资金不进行分配,滚存使用。

  “我们往年都是种烤烟的时候回来,烤烟收了又出去打工。今年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工作,忙完烤烟忙菌子,还可以照顾家,养猪养牛,空闲时还能在地里种点别的。”群福村村民张万芬说。

  创收|既脱贫扶“智” 也“造血”致富

  “在百姓心中修一条有方向的路”

  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减产压库”政策的深入实施,贵州烟叶种植规模、烟农现金总收入、种烟农户逐年下降,给烟农持续增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走进阿戛镇金叶富民中心的大门,电商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格外显眼。“依托水城县米箩合力烤烟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服务涵盖六个乡镇区域,针对所辖地区农副产品、特色工艺品、优质产业的网络销售以及市场推广。”工作人员谢亚飞介绍到,“这个平台的建设主要是鼓励农户能走新型产销模式,对当下网销形式更了解。”

  金叶富民中心成立于2018年7月,是省烟草专卖局有效利用政府搬迁后的旧大楼改造的,包含七个服务中心,分别为党建扶贫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土地流转中心、电商销售中心、惠农信贷中心、电访服务中心,各中心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切实将产业革命“八要素”指导思想融合其中,助推脱贫攻坚。

  在教育培训中心门前的黑板上,清晰的记录着最近上课的情况,“5月21日,大棚设施设备综合利用培训人数414人,贫困户135人”“6月20日,食用菌种植培训180人,贫困户106人”等等。“除集中学习,日常也会邀请专家学者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教学。”谢亚飞说,烟农种植期间突然遇到问题,也可直接拨打电访服务中心的电话,语音菜单会有多个选项,根据语音引导就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更快捷方便。

  在农机维修中心,总面积450㎡的场地堆放了各式各样的农用机具,墙上针对不同器具的修理价格清晰可见。“中心对贫困户是免费的,随时来随时修不排队。”

  站在中心进门的大屏前,信息化监控系统正在运转,各地食用菌加工场、育苗工场、烟叶收购点的现场情况正实时播放。

  画面播放的是监控,更是当地“脱贫攻坚、循环利用、融合发展”的扶贫理念,做强烤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统筹谋划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

  “思路清,方法对,作风正,开展工作有底气。”贺方云说,从产业选择、技术培训、循环利用、带头引领、附加值加工,每一步环节我们都在改良。“基础打好,路子增多,只要肯学肯吃苦,脱贫致富就有希望。”

(转自人民网)

烟田除草。

省烟草局帮扶水城阿戛镇捐建的农民培训学校——金叶富民中心。

齐心金叶文化广场。

烤烟育苗大棚闲置季节的食用菌菌包生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