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思考
□刘 宏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贵州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省市之一,又是“一带一路”的西南地区重要衔接转换枢纽,迎来经济发展契机。应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将贵州的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加快经济转型、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其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省区市合作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能为时效性要求高的货物提供更为便捷的出海通道,高效解决内陆货物进出口问题,将有力促进贵州与东盟及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建设南向通道,有助于贵州更多区域性物流节点或物流中心的形成,能为贵州多式联运路径提供新平台,极大提升货物通行的便捷性和经济性,从而促进贵州现代物流发展。
铁路作为南向通道中的重要一环,具有网络覆盖面广、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加快铁路建设、完善铁路物流节点布局、发展物流多式联运,将对南向通道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铁路总公司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成都局集团公司加强管理,优化投资任务安排,加快铁路物流节点布局,加大资源统筹和攻关力度,完善路地协调机制,全力推动南向通道建设。目前,贵州省境内渝贵铁路、贵阳北动车所扩建工程、贵阳枢纽货车线等项目已按期顺利开通。在建项目有成贵铁路、贵阳至南宁客专、叙永至毕节铁路、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西南环线)、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黔桂铁路都匀站移站工程、改建铁路湖林支线湖潮至清镇段外迁工程、贵定南物流基地、改貌货场、湖潮货场扩能改造工程。另外,渝昆铁路、纳雍至六盘水铁路2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展开。
虽然,近几年南向通道建设发展较快,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加快南向通道建设,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面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铁路通道建设,尽快建成对外快速铁路通道,加强空白区域铁路覆盖,实现铁路网络的合理布局,充分释放货运能力,提升铁路在南向通道中的功能作用。二是充分依托改貌货运中心的地域优势,加快铁路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迈进的步伐,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把改貌货运中心打造成“立足贵阳、辐射全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贵州地区最大的“旱码头”,成为辐射川滇黔的综合服务性铁路物流港。三是以贵阳南编组站为核心,构建“2+2+12”的枢纽三级铁路物流网络体系。改扩建改貌、湖潮站形成集装箱、海铁联运、国际班列为主的2个全国性一级铁路物流基地。改扩建扎佐、艳山红站形成商品车、冷链、怕湿为主的2个区域性二级铁路物流基地。设置石板哨、都拉营、蒿芝塘、黔灵山、龙里、清镇、久长、贵阳西、清镇北、谷立等12个地区性三级物流基地。铁路物流网络体系建成后,枢纽货运能力将达4600万吨以上,为贵阳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四是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进园、进厂工程,将进港区、进园区、进机场、进企业等铁路支线、专用线纳入全省铁路发展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统筹实施,并按照干线铁路建设政策加快推进实施,完善站场周边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通物流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完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物流运输网络,实现空铁联运、公铁联运、水铁联运无缝衔接。
(二)全面加快物流企业建设。现在单一的物流企业、单一的物流园区、单一的物流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求,而依托于多式联运平台,可实现物流项目南下出海、北上连接欧洲通道,融入全流程服务。因此,要加快建设以铁路运输为主体,以发展全程物流和紧密型多式联运为重点的铁路物流企业,发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资源整合优势,提高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和全程物流服务,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服务平台,提供全流程物流服务,针对性制定大宗原材料、生产生活物资及快递快件等物流方案,创新服务,满足各类物流运输服务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地区经济地位,吸引物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聚集,加速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全面加快物流平台建设。在国家调整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总体部署下, “公转铁” “公转水”要求铁路将进一步与港口、口岸衔接。为提高效率,铁路应与公路、水路、航空一起共同构建运力强大、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创新协同联动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贵州省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优势,以及智慧物联网、智能化等现代化手段,构建贵州供应链信息大数据平台,按照国际化运输集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整合铁路、公路、航空物流资源,做好货物集散、换装、中转、仓储、配送等运输衔接,提高集疏运效率,满足各类物流运输服务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加强省内外、国内外沟通和联营合作,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构建与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衔接、与国家物流业发展布局相配套、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
(四)全面加快物流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与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湖南以及当地海关的紧密合作,研究构建贵阳-重庆、贵阳-成都、贵阳-昆明、贵阳-南宁、贵阳-长沙五个中心城市间的双向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共同打造内陆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积极研究以贵阳为中心,利用既有陆路、航空、水路国际通道,以单独或区域合作方式,逐步开行南下贵州-广西(云南)-东盟、北上贵州-川渝-俄罗斯及欧洲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南向班列等国际班列大通道,构建贵州通往世界各地的国际多式联运内陆交通枢纽,促进贵州地区进出口物资及产品的大通关,实现贵州地区产业的不断升级、转型及聚集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贵阳铁路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