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601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14

在医疗扶贫的路上永不停歇

——记民建会员吴刚

□民建遵义市委办

  “其实选择读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学好医学知识,帮助和服务更多的老百姓。”这是民建会员、遵义市仁怀新朝阳医院总经理吴刚真实而朴素的原话。

矢志从医彰显仁者爱人

  吴刚是地道的仁怀人,那时候的仁怀交通不便,看病就医成了老百姓的一大难题。年少的吴刚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做一名好医生,解决更多人的看病难问题。勤奋好学的吴刚考上了遵义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仁怀市人民医院工作。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差,但吴刚从医十多年来,从未完全脱离过临床一线,有无数病人经他治疗恢复了健康,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把刀”,成了享誉仁怀的名医。为了给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006年5月,他选择退职,妻子选择辞职,夫妇俩“下海”创办医院。

  办院之初,从租用民房、几张床位开始。作为一家民营医院,经历了所有民营医院都经历的困难,如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医疗纠纷等,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他和妻子创建了仁怀市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民营医院。医院占地4900平方米,业务用房28000平方米,现有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8个,职能部门10个,职工400多人。2014年与上市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股权战略合作。2016年,医院经贵州省卫计委批准,成为全省第二家、仁怀首家非营利性公益性二级综合医院。

微薄之力汇聚“扶病”大爱

  医院自成立以来,除做好自己的经营管理、医疗业务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尤其是2015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大战略以来,响应民建组织号召,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于精准扶贫。作为总经理,吴刚充分利用新朝阳医院医疗资源的优势,决定针对精准扶贫中“因病致贫”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为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吴刚指示成立了10人扶贫领导小组,亲自担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下设扶贫办,成立22人扶贫义诊小分队。

  为消除疾病这只“拦路虎”,帮助因病致贫群众同步实现小康。2016年5月,盐津街道党工委明确河东村为医院结对帮扶点。吴刚立即带领医护人员对该村的58名因病致贫村民,专门组织上门义诊、免费发放常用药、跟踪问诊、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帮助贫困村民寻找致富门路。为将“扶病”落到实处,吴刚还与盐津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精准医疗扶贫协议。协议约定,盐津街道的全部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凭街道扶贫办的证明便可到医院免费住院治疗。按照吴刚的话说,就是“但愿天下无病痛,哪怕架上药生尘。新朝阳医院的一点微薄之力,就是要做到我们帮扶的村没有一个贫困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让乡亲们过上安居乐业、健康幸福的小康生活!”

“两大保障”守护百姓健康

  “贫困人口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健康全管理;贫困对象住院费用‘新农合’报销费用外个人承担的部分,做到医院全兜底。”吴刚在仁怀市扶贫攻坚工作大会上的发言让人眼前一亮,“真金白银”让因病致贫困难群众看到了解除病痛、脱贫致富的希望。为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每次下村义诊前,吴刚都要求医护人员到村一家一户调查摸底,了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并建档。进村入户义诊的过程中,对贫困对象全部进行健康体检,每人一份健康档案,每人一名健康服务医生实行健康管理。对重大疾病、一般疾病人群进行分类识别,精准管理。近年来,医院下乡义诊54次,义诊群众25246人次,免费发药、血压计、血糖仪10万多元;为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户对象4315人次免住院费479万元;免费为8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村卫生室安装了价值4.4万元的“贵医云”远程会诊平台;慰问帮扶村民20户,给每户慰问金500元、大米50斤、菜油10斤;组织员工为贫困村民捐款35711元,为贫困患儿捐款8596元,为边远地区贫困学生购书捐款3900元,向贫困大学生捐资2万元;安排了5名贫困村民到医院就业。吴刚自己掏钱5000元慰问贫困村民10人。

与人方便凸显以人为本

  为了让因病致贫困难户真正享受到医疗救助,彻底摆脱病痛带来致贫易、脱贫难,吴刚决定在医院推行“入院不交费、报账一站式、结算一次性”一站式服务。精准帮扶病人到医院后,由扶贫办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带去有关科室检查治疗。入院不交预付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时,只需要在医院结算窗口结清账目,自付部分由医院“埋单”,一站办理,一次完成。

  为让患者得到最精准的治疗,吴刚要求通过义诊、筛查等做到精准识别,实现“病有所医”;在“少得病”上通过健康全管理措施,精准干预;在“看得好病、就近看病”方面,突出医院全兜底,做到精准帮扶。为此,救助对象入院后,吴刚要求扶贫小组成员、医教科科长跟踪把关,确保医疗质量安全,让每一位精准帮扶病人得到最大的康复。病人出院后,3天内由管床医师电话回访,作相关的健康指导,10天由扶贫办专人电话回访并记录在档案中。让受助群众轻松就医,简单报账,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帮扶患病群众。

保障兜底免去后顾之忧

  为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既不浪费任何一分钱,又不漏掉一个因病贫困者,吴刚确定了救助的“四项原则”:定救助对象、定报账方式、定兜底标准、定帮扶人员。他发动2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到“百村义诊”活动中来,按照“百人结对”的要求,筛选确认医疗救助对象。患者只需要带上合医本、户口本,不交一分钱,医院还派车辆接送入院,确保因病致贫困难户治病负担大大减轻,实现贫困户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病致贫是贫困户面临的最难的问题,在这条医疗扶贫路上,撞了南墙也要搭个桥翻过去,在路上不断坚定目标,在路上不断跨越挑战,在路上永不停歇。 ”这就是吴刚最真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