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编第五师与华容之战(中)
□胡玉明
(续接上期)
三
华容县城失陷,中国西南防线为之震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傅仲芳将军令第29集团军所辖的73军收复华容,73军则令暂5师担负正面主攻华容县城的任务。
如今,华容县史志办非常明确地还原了这一段抗战历史。自然与“华容通”郭清彬老师的努力分不开。他尽管已经年逾古稀,但仍然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工作,根据吴曦云、符哲文撰写的《暂五师在华容的抗日经过》、张蔚撰写的《我所经历的七女峰战斗》、刘初开撰写的《七女峰战斗》等文,综合整理成《华容人民革命史》中的“县城争夺战”“暂五师组织华容战役”“血战七女峰”等章,还原烽火历史,堪称功德无量。
回眸暂5师的构建,可以清晰了解这支部队的历史,与湘黔儿女英勇抗战作出的牺牲,有着密切关系。
暂5师系由湖南凤凰、乾城(今吉首市)两县的地方武装与湖南陆军新编第一团(简称新一团),于1939年在桃源编成。新一团是由永绥(今花垣县)的苗民革屯军改编而成。该师后补充了一批贵州松桃县的新兵,多系苗族人。
1940年4月,暂5师并入国民革命军第73军,开到湖北省江陵县弥陀市守江防。
1941年12月,暂5师在师长郭汝槐(四川人)率领下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作第73军的前锋。会战结束,在长沙市郊整训一年。此时该师辖第13团、14团、15团。华容失守后,暂五师奉命开赴华容,试图配合第53军、第44军、第73军的其他部队在华容、南县、安乡一线对日作战,以阻止日军南下攻势。其时,郭汝槐已去重庆,由副师长彭士量(浏阳县人)代理师长。
3月25日,该师由长沙岳麓山出发,经益阳,日夜兼程,徒步开赴华容(时公路已事先破坏)。当时正是梅雨季节,阴雨绵绵,道路泥泞,衣服湿透,行军颇感困难,但为了迎战日军,官兵们你追我赶,奋勇前进。
部队行抵沅江,除第15团与第13团一部改乘小火轮外,其他各部仍冒雨步行到明山头一带集结。
4月1日,暂5师所部到达明山头。正值桃花汛期,藕池河水流湍急,官兵们用小船架起浮桥,冒雨渡河。次日,第14团奉命开到华容护城一带。4月4日,开抵石佛山附近。
石佛山是县城东北一制高点,相对高度200米左右,时为日军所占。山的南面有一小港,港后是堤,距堤不远有一小山。第14团指挥所即设在小山麓。
4月15日,第14团1营向石佛山的日军发起攻击。激战一整天,1连连长龚尚志(麻阳县人)己率部攻到石佛山顶峰。因日军地堡的机枪火力猛射,龚尚志不得不率部从山顶撤下来。此时天已擦黑,只得停止攻击。此次战斗中,1营营长傅电涛(麻阳县人)、副营长王杰(凤凰县人)负重伤。之后,第14团与日军对峙两天,各自作恶战准备。
第15团进入华容后,即进攻墨山铺、松木桥、三封寺一线的日军据点。据守墨山铺的日军约200人,2营营长唐国钧(凤凰县人)率部进攻2小时左右,敌即退出墨山铺。3营8连在连长朱栋成(贵州铜仁县人)率领下攻占了珠头山。其他据点的日军亦因兵力不足,在暂5师第15团的攻击下,稍事抵抗后向华容县城方向撤退。日军有计划地收缩,企图集结在黄湖山、石佛山、状元街一带固守。
4月7日,暂5师组织向华容县城的进攻。第14团攻击县城东门,第15团攻击石佛山,第13团2营攻击状元街。因为日军有飞机配合,若白天强攻,我方必然遭到重大伤亡,因此,第14团指挥所决定天黑后在我方炮火的掩护下强攻。3营担任东门的主攻任务。3营9连连长龙灵(花垣县人,苗族)率领尖兵打到东门边,当他正挥旗指挥士兵突破东门时,被日军地堡里的机枪击中左腋,即将连队交给中尉排长吴松(凤凰县人,苗族)指挥。在日军地堡火网的扫射下,吴松率领已伤亡三分之一的连队强攻到半夜,仍没有进展。
于是,营长宋益兴(麻阳县人)便令9连撤下来,由7连接替。7连在连长莫开合(凤凰县人)的带领下继续强攻,仍不能扩大战果。此时,2营亦向北门发起攻击,以配合3营,牵制敌人。第2天,第14团虽然重新组织进攻,仍没有突破东门。但在我方勇猛的攻击下,日军已征集骡马,整理辎重,作向石首退却的准备。
为了打掉日军犄角,威胁守城之敌,在第14团同华容东门守敌激战时,第15团向石佛山进攻。2营攻击石佛山的正面,3营攻击右侧,1营驻守在珠头山、三封寺一带应变。2营营长唐国钧组织第4连、第5连在拂晓时,分两路向石佛山发起攻击。战士们奋勇冲锋,8时左右,我方攻下第一重山,但两连士兵伤亡近50人,一少尉排长阵亡,中尉排长重伤。5连连长廖文元(凤凰县人,苗族)虽负伤,仍坚持战斗。右侧的3营发起攻击不久,便被日军迂回夹击,情势危急,营长王吉全(凤凰县人)向团指挥所求援。副团长王一夫(桂阳县人)遂令1营3连增援3营。当3连连长姚富清(凤凰县人)率部赶到石佛山右侧时,日军已构筑机枪掩体,封锁了3连的道路。
在这危急时刻,通讯连副班长彭子清为了给部队打开一条血路,冒着生命危险只身冲上去,用手榴弹炸毁日军机枪掩体,3连才趁势冲上去,打退了迂回包围3营的日军。
13时左右,王一夫电告唐国钧说,3营已被打垮,要2营停止进攻,快撤下来以免被日军围攻。唐回答若现在下撤,日军必然趁势追击,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坚持到黄昏以后再撤。团指挥所同意他的意见,并提醒他作好对付恶战的准备。果然,伤亡较大的5连遭到日军的迂回夹击。
为了策应5连稳住阵脚,唐国钧命令6连冲上去。这个连队都是新兵,唐鼓励他们说:“你们都是有血性的青年男儿,坚决叫鬼子有来无回!”被营长鼓舞士气的兵士,奋勇冲上去,不久便把夹击5连的敌军打退。
15时左右,洞庭湖湖防司令傅正芳、第73军军长汪之斌与暂5师代师长彭士量到石佛山前线视察。他们认为2营孤军突击很危险,要该营撤下来停止攻击。
为了策应第14团对华容东门的攻击,第13团2营则同时进攻华容县城东北的状元街(其时,1营在七女峰血战日寇。3营在北景港东北一带担任警戒,阻截从水上来的援敌)。2营5连连长石扶华?(花垣县人,苗族)在炮火掩护下带领连队率先发起攻击。日军见先头连来势迅猛,便不作殊死堵截,待5连攻进状元街后,方组织火力阻止我后续部队前进,同时围住5连进行疯狂反击。此时,状元街内敌我混战,我方炮火无法配合,后续部队跟不上来,5连便形成孤军深入敌阵。战士们奋力拼搏,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反复冲杀,伤亡惨重,敌军以火力之优势固守,5连官兵决不后退一步。
就在这时,石扶华腹部负伤,鲜血染红衣裳,但他仍然指挥作战,连司务长潜行到石扶华身边,请求背他脱险,回营治伤,石扶华坚决拒绝。于是司务长替他包扎伤口,石扶华仍然同全体官兵一道打击日本侵略军。
战场上的枪炮声响个不停,弥漫的硝烟像大雾一样地笼罩着天空,战斗愈加激烈。
暂5师后续部队仍然被敌军火力阻隔,阵地上的电话线又被炸断,与营部失去了联系。但斗志昂扬的5连仍与日本军队坚持血战。
此刻,石扶华毫不犹豫地摘下身上的公文包,边交给司务长边说:“我派火力掩护你快回营部,向营部报告:5师5连誓死战斗,消灭日本侵略军!”这时,日军一排机枪扫来,石扶华壮烈牺牲,年39岁。
由于日军以逸待劳,又有飞机助战,加上日军从石首、调弦口等地急调千余援兵,暂5师进攻了一周,仍未能夺回县城。
数日的战斗,我军伤亡极大,除去阵亡的,每天抬到卫生队的伤员不下200人。
华容的土地上,洒满了中国官兵的热血。
四
七女峰,位于三封寺镇境内,这是一座主峰海拔218米的连绵山峰,共有大小七座山峰逶迤相接。扼守七女峰,往南可以控制来自墨山铺一线的交通,往北进入湖北地界。为控制华容县城往东的三封寺、墨山铺一线交通要道,国民革命军暂5师代师长彭士量决定抢占七女峰。
1943年4月6日,暂5师13团1营在营长戴泽坤(贵州人)的带领下,从珠头山往东北方向闪电般直插,在很短的时间内登上七女峰主峰山头。中国军队的这个异常举动,引起了驻扎在墨山铺附近的日军横井大队的注意,立即带着他的大队200多名日军,从墨山铺一路急行军,向北赶往七女峰,企图抢占这座制高点,控制通往岳阳、华容和湖北省境内的生命线。
暂5师13团1营300多名官兵攀上七女峰主峰顶后,顾不上休息,开始在主峰及附近山头上挖掘掩体工事,布防迎敌。这里的山岭稍呈丁字形,南北向的一条山峰与东西向的一条山峰相接,一条条一米来宽、一米多深的掩体沟,沿山顶上的分水岭拉开,中国官兵们在掩体里可以迎击来自各个方向日军的进攻。而在南北向和东西向山峰的接头处,即七女峰主峰的最高处,挖掘了一个简单的防空洞,这里就成为了营部的临时指挥所。
中国军队的掩体工事刚刚挖好,日军的轰炸机就飞了过来,向七女峰主峰狂轰滥炸,日军从附近的地方向七女峰疯狂进行炮击。
接着,赶到七女峰山脚下的横井大队200多名官兵,从东坡开始上攻。七女峰主峰的东坡不仅比较宽阔,而且相对平坦,树木也不是很密,只有一些小松树和杂树,便于部队进攻。坚守东坡的是暂5师3营1连,这个连的100多名官兵,迅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决战。
日军的飞机在头顶上轰炸,横井大队日寇从山下向上嗷嗷叫着冲锋,3营1连的中国士兵当天打退了日军的十多次冲锋。日军伤亡惨重,山坡上尸横遍野,日军身体中流出来的血,浸透了柴草,并顺着小溪沟往下流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