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
上半年发放贷款增加10.02万亿元
□张末冬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持平上月,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回升。
6月末,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M1余额5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预调微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从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6月末M1余额增速环比上行与同比下行同时存在。对此,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M1余额增速环比上升印证了6月经济活动整体有所转好的观点,但M1余额增速同比下行值得注意,这或许显示企业短期活动衰弱,后续应继续观察,以确定M1增速的底部区间。
锚定实体经济发展
“M2增长是人民银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体现。”阮健弘在解读数据时分析称,这背后一是银行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二是银行债券投资增速较快;三是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方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规模降幅有所收窄,较此轮下降低谷点收窄5.6个百分点至6.8%,意味着银行表外资金大幅下降的情况已明显缓和,银行派生资金能力有所增强。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末金融机构的超储率是2%,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比较低,6月份平均为1.7%,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货币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是6.14,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阮健弘说。
除M2之外,同时公布的社会融资等其它数据,也体现出信贷结构优化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增强。例如,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7亿元,同比多增222亿元。
不过从6月单月看,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1786亿元。对此,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这或是由对非银机构信贷及票据融资下行导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6月新增贷款略低于预期,同比也少增,但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上升较多,表明信贷结构有所改善;同时,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由于信贷同比少增,社融同比多增主因是地方债融资同比多增较多及信托贷款有所恢复。“从总体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较大。”
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表示,6月以来央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地投放流动性,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增加跨半年末的资金供给,维护了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6月全月的DR007(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平均值是2.41%、月末值是2.56%,月末值比5月末低7个基点,比去年同期低45个基点,市场平稳度过了半年末。
“度过半年末时点之后,利率预防性的需求通常在每个月月初都会有减少,7月初这个现象更明显。”孙国峰进一步分析称,6月底银行持有一些预防性的流动需求,到7月初这种需求会减少;预防性的需求减少会使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出现一定的短期下降属正常现象。
“随着财政税收、政府债券、准备金缴款及央行逆回购到期等流动性因素增多,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又回到合理均衡水平。同时,DR001(银行间市场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都有所回升,说明利率水平短期波动不代表中长期趋势,观察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还是要看趋势和平均值。”孙国峰说。
至于外界十分关注的非银行机构流动性,孙国峰表示,市场通常用两个重要指标来衡量,一个是R与DR之间的利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融资成本的差异,6月R001、DR001的利差保持在5-6个基点左右的较低水平;另一个是GC,即交易所的债券回购利率,GC001在6月末的水平是3.36%,比去年同期约低400个基点。上述两个重要指标反映出,6月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总体平稳。
对这个问题,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补充说,外部非常关注的包商银行事件对市场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已消弭,当下市场流动性恢复到了合理水平。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近期,全球十几家央行宣布降息,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越来越强。来自野村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因经济增长放缓、萧条加剧,世界主要工业经济体越来越需央行降息来刺激经济。
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将采取怎样的措施?
孙国峰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衡量中国整体利率要看两个重要利率,一个是市场利率水平,另一个是贷款实际利率,这两个指标从去年开始一直下降。具体看,6月末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DR007为2.56%,同比下降45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3%,同比下降25个基点。此外,5月企业贷款利率为5.34%,同比下降17个基点。
孙国峰表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坚持“以我为主”原则,重点根据我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推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关键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存在利率‘双轨’问题。其中,目前改革的焦点是贷款利率‘双轨’。”孙国峰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更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情况。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LPR,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市场利率的传导,降低实际利率。
事实上,央行2019年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及传导机制。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下一步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
据了解,目前市场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6月末、7月初的DR001一度出现历史最低值。在此背景下,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成为利率并轨的难点。此前,央行在5月17日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及利率并轨路径,明确利率并轨或将从贷款利率开始,并强调了LPR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