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7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27

聚焦产业脱贫 破解增收难题

——威宁县发展蔬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杨旭东 杨祎祎

  今年以来,威宁县以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打开产业扶贫的通道,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作,多举措探索以蔬菜、苹果、中药材等产业扶贫路子,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产量达31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覆盖贫困人口8.3万人。优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春夏秋、秋冬春优势蔬菜分别达到70万亩、10万亩,蔬菜产业成效明显。

基地建设助力产业扩围

  推进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通过企业、合作社示范带动蔬菜育苗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实现种苗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传统小拱棚育苗向现代集约化设施育苗转变,由高成本向经济型转变,由一般性产出向早产高产转变,为蔬菜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挖掘蔬菜产业链的价值。已建设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3个,其中大型育苗中心各1个,占地面积100亩以上;小型育苗中心2个,每个占地面积30亩左右。

  开展规模化基地基础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发展、突出品牌的要求,建立优质商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宗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零星种植基地。其中,优质商品蔬菜示范基地,2017年规划建设25万亩,2018年规划建设30万亩,2019年规划建设40万亩;大宗蔬菜生产基地,2017年规划建设25万亩,2018年规划建设30万亩,2019年规划建设40万亩;零星种植基地,2017年规划建设35万亩,2018年规划建设30万亩,2019年规划建设20万亩。

  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加强蔬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积极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制定威宁蔬菜生产标准3个以上。按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标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和检测能力。建立生产档案,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使威宁蔬菜生产、销售、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诚实守信,建立良好的征信体系。

主体培育助力产业增效

  努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有实力的蔬菜生产经营企业,通过联合、参股、兼并、租赁等方式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本土企业,支持省、市、县国投公司进入蔬菜产业,壮大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大力推广农村“三变”经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带动贫困户能力。支持企业集中生产推广良种良苗良法,农户分户管理,企业回收销售产品的产业化分工模式,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对带动不少于50户贫困户且年生产1000吨以上的企业,带动不少于20户贫困户且年产量400吨以上的合作社,在产业扶贫资金分配时定向补助,并优先给予扶贫产业基金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

  大力推进农特产品品牌创建。以“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制定“威宁蔬菜”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地标准,打造“威宁蔬菜”公共区域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创建蔬菜名优产品,申报威宁白菜、威宁白萝卜、威宁紫皮大蒜等地理标志认证保护5个以上,建立蔬菜经营连锁店,实行蔬菜品牌化营销。

  突出产品产源质量监测监控。严格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对生产规模2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使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物理防虫设施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在蔬菜生产主要基地配套速测设备,加强基地自检;依托乡镇农技中心(站)建设快速检测室,及时对基地进行抽检和上市检测;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产地准出、上市检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从生产、加工到运输、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完善体系助力产业增收

  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试验站威宁示范县、贵州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威宁实验站,引进和选育蔬菜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蔬菜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培养蔬菜科技二传手;加强科技服务团队建设。主要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健全县直部门和乡镇蔬菜安全检测机构和制度;组建蔬菜产业协会,加强对蔬菜中介组织和蔬菜经纪人的扶持建设。

  完善物流和市场体系。质量监管方面,按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标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检测能力,建立蔬菜销售档案和生产记录,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诚实守信的征信体系;产地和物流园批发市场方面,为不断延伸蔬菜的销售半径,优先在集中连片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的乡镇和区域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在县城物流园区内建设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物流运输、信息发布、企业运作、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蔬菜专业交易批发市场,促进蔬菜与其他产业融合式发展;电子商务方面,通过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电子商务,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加强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产销资讯,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保证市场与生产信息传递准确、通畅;市场开发方面,以龙头企业为引导,引导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设立销售窗口,了解和把握市场供需信息,指导蔬菜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提高商品率和市场占有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