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540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25

让文物焕发出属于时代的光彩


□郭 旭 吴大华


  2018年7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18〕20号文件公布了220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的“仁怀茅台陈氏民宅(茅台德庄)”,名列16处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中。在茅台德庄,陈大常墓、陈于逵墓同属遵义市和仁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陈氏民宅中还发现清中叶以来的契约文书48份,构成一个时间序列完整的物质文化遗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文物资源独特优势,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基于此,对茅台陈氏民宅及附近文物群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报告如下。

作为黔北历史文化遗存的茅台德庄文物

  茅台德庄文物群,是长期生活于此的陈氏族人所创造和传承的,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百年发展史。从1843年建成至今,陈氏民宅是族人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圣地。族中不合、邻里纠纷的调解,抵押借债、房屋转让、土地租赁契约的订立书写,家族故事的流传,乃至文化教育的传承,都发生在这一座1200平方米的院落中。今天步入陈氏民宅三合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仍然是陈氏族人的一处重要居所。这座宅院所记录的历史,是百余年来不间断的家族史,承载着家族精神传承的使命。

  茅台德庄文物群,承载着赤水河流域开发和发展的历史。茅台镇因世界名酒、中国国酒——茅台酒的产地而知名,但人们对茅台镇乃至赤水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多数还停留在名酒产地这一点上。实际上,世代生活在赤水河流域的人们,创造了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物质遗存。茅台德庄文物群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论是陈氏民宅三合院,还是墓葬群,还是从老宅中发现的系列文书,它们所承载的,都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茅台德庄文物群,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所需的种种素材,值得进一步挖掘和阐扬。

  茅台德庄文物群,是传统文化发展和变迁的重要见证。陈氏民宅由石围墙、朝门、三合院、影墙等部分组成,布局精巧,结构完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样式。院内的灰雕、石雕、木雕,在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陈大常墓、陈于逵墓,墓外以石院围合,墓坊、石凳、石桌、石桅桩保存完好。从建筑形式到石刻题词,较好的保存了儒家传统墓葬文化。无论是陈氏族人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时人品题,还是今人的创作研究,都展现了传统文化对黔北村落文化变迁的深刻影响。

让文物焕发出属于时代的光彩

  切实保护好茅台德庄文物,留住地域文化的“根”与“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和古建筑同属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的形成与传承,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茅台德庄文物群,是紧紧附着于赤水河中游“德庄”这一村寨的。茅台德庄文物的形成,是德庄陈氏族人的共同创造,在百余年的不间断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如果脱离了“德庄”这一具体的情境,或者脱离了陈氏族人,茅台德庄文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难以得到彰显。只有在文物原地进行保护,文物的价值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阐扬。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茅台德庄文物群的保护维护和传承利用,可为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

  挖掘整理发生在茅台德庄的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精彩的地方版本。以德庄文物为中心,发掘发生在德庄的故事内涵。如德庄陈氏的创业史,是属于家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激励家族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皇权不下县”的帝制时代,德庄陈氏充分发挥乡绅的作用,在纠纷调解、乡村赈济、地方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德庄三合院又是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至今墙壁上的革命标语,仍然清晰可见。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德庄陈氏又走出三合院,创建了仁怀最早的民营企业之一。在步入新时代后,德庄陈氏又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党政领导机关和社会各界普遍肯定。这一切,都是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的重要素材。深入挖掘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阐扬其内涵,让文物焕发出新的生命。

  以德庄文物群为中心打造乡村文化基地,提升乡村文化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讲话时,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作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的贵州,更应在地方文化挖掘上做出新的贡献。现阶段,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定差距。村民物质生活富裕之后,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娱乐活动跟不上,导致乡村文化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以德庄文物群为中心,建设好“茅台德庄书屋”,打造乡村文化服务基地,不断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