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536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18

  近日,我省印发2019年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39.38亿元,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高位推动 贵州持续发力“大健康”产业

□本报记者 曾丹

发展根基坚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的健康消费需求从局限于对疾病防治转向了对自身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的关注。”省卫计委的专家告诉记者,注重健康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大健康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就特别强调健康美丽新中国建设。

  “2014年,省委、省政府立足本省资源禀赋,就作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使贵州成为了我国大健康战略实施的先行区和试验区。”省卫计委的专家指出,从省级层面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我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根基坚实牢固。

  “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记者在省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国,居民收入增长推动了健康消费需求向多层次和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更是促使我省居民健康需求不断释放。

  “人口老龄化给大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记者在省民政厅了解到,我省早在2003年就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以来,65岁及以上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老龄化程度加剧。为此,我省出台了《贵州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将老龄健康业列入政府重点鼓励和扶持的产业目录。

  前不久,由贵州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编撰的《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报告》发布,这是我省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的首部深度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我省大健康产业在全国先行先试,已经成为全国的产业试验区,目前,我省着力打造“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在六大领域多点发力,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一是医药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明显,以苗药为代表的“黔药”品牌优势凸显。医疗服务产业供给能力增强,“互联网+”健康医疗快速发展,特色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增强;二是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不断创新,社会多元办养老格局加快形成;三是户外健康运动基地不断丰富完善,精品赛事影响力持续提升,体育教育培训配套发展;四是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健康监测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商业健康保险提供有利补充;五是休闲旅游产业业态丰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温泉养生旅游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方兴未艾,以中医药保健为特色的健康旅游业态初现,“山地康养旅游胜地”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六是中药材种植规模化、集中化发展,药食材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现代化专业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产业态势良好

  “我省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记者在省卫计委了解到,围绕“医、养、健、管、游、食”极大方向,我省已初步建成了包括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药食材等产业互动融合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2017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1143.21亿元,同比增长21.3%,占GDP比重达到8.4%,通过发展健康药食材产业和与农旅结合的健康休闲养生产业,累计带动12.5万贫困人口增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营业成本下降,盈利水平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大健康产业机构13800余家,其中,企业类机构6000余家,非企业类机构7000余家。上市企业1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3家。全省“6个50” 重点工程完成投资由2016年的415.86亿元增加至2017年449.39亿元,增长了8.1%。

  “乌当区将加快建设以生态健康为特色的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制造和中高端商贸业核心承接区,大健康产业增速保持22%以上。”前不久,乌当区发布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实施省、市、区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252.01亿元,计划投资41.53亿元。

  “黔西南州立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区位优势,朝着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近年来,黔西南州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全州着力打造以养生业与大旅游、医药研制与大扶贫,以及健康产业与山地城市、各领域要素与大数据融合,抢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黔西南州充分挖掘现有基础和优势,瞄准健康医疗、医疗器械、养老休闲、健康旅游、健康管理等重点方向,注重“研、产、购、医、养、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基地。

  “到2020年,安顺市形成“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大健康医药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安顺市大健康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看到,我省将支持安顺市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特色聚集区,其中明确打造全国重要的山地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基地、国家中药民族药制造名城和苗药研发创新基地、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运动健身康体基地、打造道地中药材及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基地。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记者在省卫计委了解到,目前,“环贵阳健康医药产业圈”规模不断壮大,“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等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加快发展,贵安新区、乌当区等14个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区)、集聚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全省聚集发力

  日前,我省发布《贵州省2019年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指出2019年将实现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着力抓好389个“6个50”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39.38亿元。

  要点明确,将加大品牌推介,扩大“贵州苗药”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一批知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以“千企改造”为抓手,从原料、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推进医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打造一批低排放绿色工厂;充分发挥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和贵州省工业及省属国企绿色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培育一批30亿级、20亿级、10亿级制药企业;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大数据与医药工业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以仙灵骨葆、洛铂、丹参川芎嗪等品牌为重点,打造黔药品牌,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中药材种植研发企业加快苗侗等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世行和法开署联合融资贷款支持贵州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助推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扎实抓好“医疗健康云”“食品安全云”、智慧旅游云“一站式平台”“互联网+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等建设;重点发展太子参、天麻、石斛、金银花、半夏、杜仲、刺梨、花椒、黄精等道地特色中药草大品种,打造规范种植及繁育基地;重点打造10个黔药优势品种。

  “把大健康产业链打造成推动贵州经济弯道超车加速器。”记者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获悉,我省正在用大健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健康产出来”,做强以中医药民族药为重点的特色新医药产业链;立足“健康医出来”,做精以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为特点的健康医疗产业链;立足“健康养出来”,做优以康养结合为方向的健康养老产业链;立足“健康动出来”,做全以山地户外运动为引领的健康运动产业链;立足“健康管出来”,做新以业态和模式创新为动力的健康管理产业链;立足“健康游出来”,做亮以业态融合为关键的健康休闲旅游产业链;立足“健康吃出来”,做长以中药材种植为支撑的健康药食材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已印发《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将在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等“六大产业”实施3年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发展认定省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县、市、特区)20个、集聚发展示范区30个、示范基地(园区、企业)200个,培育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企业1个,突破50亿元的企业5个,30亿元企业10个以上,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