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五条新思路” 促进“五个新变化”
——民盟遵义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 吟
近年来,民盟遵义市委围绕组织建设这篇大文章,以把握新理念、瞄准新问题、认识新特点、融入新常态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民盟中央、民盟省委有关精神,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定势,积极在工作理念、工作成效中探索新的举措,全面推进组织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
思路创新,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
长期以来,民盟遵义市委贯彻落实民盟中央“人才强盟”战略,组织发展按5%的比例稳步增长,且每年均储备入盟积极分子20余人,队伍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民盟遵义市委以“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破题,千方百计挖掘和发现优秀人才,主动出击,多方争取,相时而动:一是发挥主委班子的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发展地位高、影响力大的党外代表人士入盟。二是依托基层组织推荐。重点关注、吸纳在本单位、各行业工作业绩突出、影响力较强、群众基础好的代表人士入盟。三是争取区县党委统战部门支持。大力推荐、挖掘、培养优秀人才入盟。四是主动邀请入盟积极分子参加民盟组织相关活动。让他们提前认识和了解盟组织,激发和坚定他们入盟的愿望。民盟盟组织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和考察入盟申请人情况,增强组织发展精准度。
制度创新,变“单项约束”为“纵向联动”
近年来,民盟遵义市委提出“建立健全纵向制度体系”工作目标,相继出台《民盟遵义市委基层组织工作细则》《民盟遵义市委主委班子和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等各项激励制度、培训制度。坚持对基层组织进行目标量化考核和管理,每年开展先进支部、优秀盟员评选,在全市基层组织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基层组织也在民盟遵义市委的指导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建立健全《支委班子职责》《支委联系盟员制度》《盟员会议活动制度》《民盟遵义市基层组织工作手册》等,纵向制度体系基本确立。值得一提的是,湄潭、正安等县级支部制度齐全、措施得力;联合支部还摸索“制度从墙上转入心上”、“他律型”向“自律型”跨越的文化强支部模式,卓有成效,成为“领导满意、盟员认可、社会点赞”的基层组织。
方法创新,变“单一模式”为“多元体系”
一直以来,民盟遵义市委在中共遵义市委统战部、基层组织或盟员所在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在加强联系,合作交流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在以往常规联系走访模式基础上,采取了协同调研式:如民盟遵义市委以及基层组织在提案调研过程中,与区县统战部和基层盟组织所在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调研。如中共红花岗区委统战部开展的领题调研模式,民盟支部领题,与统战部联合调研,成果显著,并在过程中进一步融洽了党盟关系;专题协商式:就县域基层组织人财物问题与各区县统战部专题协商,争取到活动经费每年5—10万元,为支部开展各项盟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主城区民盟基层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促成红花岗区统战部《关于开展党的基层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结对共建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同时制定《汇川区民盟基层组织发展三年规划》,与中共汇川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进行专题协商,进一步加强汇川区域内遵义民盟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参与式:如2018年11月,市机关支部、小教支部携手中共遵义市委统战部机关二支部、仁怀市大坝镇党支部共同开展大型党盟联谊助脱贫主题帮扶活动等,在加强沟通,促进了解,密切关系,增进感情,推动合作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使党盟合作共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活动创新,变“规定动作”为“自选动作”
自2013年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从民盟遵义市委到各基层组织,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了遵义民盟上下一心、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促进了盟员积极性的发挥,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了高度共识,盟员的政治素质、爱盟情怀进一步提升。绝大多数基层组织都能按照省、市民盟规定的达标、提质和优秀标准,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以达标为基础,扎实完成“规定动作”、坚持以优秀为目标,创新做好“自选动作”。
成效创新,变“人无我有”为“人优我新”
盟员之家建设有“新”高:创新提出“五个一”盟员之家建设标准,要求每个支部:建有一个固定活动室、打造一面支部文化墙、配齐一套档案资料、记好一本支部工作台账、制定一套支部工作制度,旨在通过“五个一”标准的提出,打造一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发展的盟员之家,进一步增强盟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支部凝聚力。目前已建成盟员之家5个,还有2个新建盟员之家按照该标准打造,由于特色突出,民盟联合支部盟员之家荣获民盟中央评选的优秀盟员之家称号。
支部活动形式有“新”意:支部活动在开放性、创新性、有效性、多样性上明显提升,凸显出“能围绕大局、能结合本职工作、能突出民盟特色”的特点:职院支部乡村振兴调研和送农技下乡系列活动、联合支部文艺沙龙、学前教育调研、读书艺卖活动;仁怀支部“党盟一家亲、助脱贫活动”都各具特色。尤其在脱贫攻坚浪潮中,各支部遵循“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把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作为支部活动重要内容,相继开展教育、医疗扶贫、农技扶贫、产业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得到了贫困地区党委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和称道。
外向联系途径有“新”路:除了加强市内各支部结对、盟员交流外,将结对活动扩展至省外兄弟支部:联合支部先后与民盟黔西南州兴仁县支部、民盟黔南州工委综合支部、民盟广州市天河区基层委员会达成共建协定,民盟正安支部与民盟上海市杨浦区新盟员支部、民盟上海嘉兴市委会结成对子,师院总支与三渡镇进行校地结对等,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合发展,基层工作呈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性发展态势。
立足本职建岗有“新”功:广大盟员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本职,不断创造着“新”业绩。盟员庹必光对胃肠道隐藏“密码”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盟员、全国劳模张明富作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代表,正引领大坎村从温饱走向小康生活;盟员吴家礼投资1.2亿建成湄潭最大的民营医院造福茶乡人民;盟员罗光琼33年如一日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为黔北大山深处的各族人民解决温饱竭尽全力,盟员莫江涛以红色文化产业为主业,大力宣传遵义红色文化;盟员冉小雄热心公益事业,几年来捐资助学达30余万元;盟员罗登峰作为贵州唯一入选的专家前往津巴布韦执行援津巴布韦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一年间,遵义民盟成员获得国家级奖励6人次,省级奖励55人次,市级以上奖励46人次,为民盟组织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