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527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02

倾心产业谋发展 助力脱贫谱新功

——记黔东南州政协委员欧阳大军

□本报通讯员 欧品金

  欧阳大军,来自农林水界的黔东南州政协委员、锦屏县政协常委。作为一名高级水产工程师,他多年耕耘在农业战线,对农业产业发展有着较深研究,与“三农”工作结下了深厚情谊,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件出台后,欧阳大军主动提出申请,从锦屏县农业局调到贵州清水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开始了他一心想利用锦屏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带动,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理清思路 积极作为

  锦屏县三板溪库区拆除后,移民生产转型是该县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也是欧阳大军长期以来心想的大事。他来到贵州清水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库区移民网箱拆除以后,要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水面资源,探索大水面渔业生态养殖经验和出路,解决水库去网箱化渔民后扶生产安置和助推脱贫攻坚等问题。经过他的努力,县委、县政府很快将开展锦屏县三板溪库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2018年实施的重大项目,明确国有企业贵州清水江渔业开发公司开发,并责成欧阳大军负总责。

  任务下达后,欧阳大军立即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抓落实。由于三板溪库区锦屏段水域面积6万余亩,涉及6个乡镇、33个村、沿河村寨近3万人,要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实现库区群众利益全覆盖,矛盾错综复杂。为了三板溪库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不分白天黑夜,不顾寒冬酷暑,带领调研组,走遍沿河村寨,召开库区移民群众代表会议,广泛收集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锦屏县三板溪库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为县委、县政府把准决策,提交了可行方案,并尽快得到研究实施。

创新模式 成效显著

  三板溪库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坚持“群众广泛参与、专业化管理、收益反哺扶贫”的模式来实施,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户可获得三板溪库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利益分配,即三板溪库区的移民后扶户、三板溪电站建设移民村寨的山林土地淹没户、网箱拆除前原三板溪库区的网箱养殖户、三板溪库区注册登记的捕捞渔民户、三板溪库区移民村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回报广大人民群众对三板溪电站建设和网箱拆除工作的付出和牺牲,清水江公司将三板溪库区大水面养殖纯收入的50%回报给周边库区群众。大水面生态养殖项目养殖主养鱼类为鲢、鳙鱼,根据三板溪水库特点,库区预计年产鱼300万公斤,鲢、鳙鱼平均按8元/公斤计算,年产值2400万元。除去鱼苗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外,每年可以产生净利润1000万元;按项目纯收入的50%利益分配到各户的分配方案,库区沿河村寨每年将有500万元的分红,受益人口1.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近3000人。

拓宽渠道 引领发展

  在做好大水面生态养殖的同时,欧阳大军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稻鱼综合种养项目,为脱贫攻坚再增工作亮点。2018年,公司在铜鼓镇种植有机红米400亩,生态优质稻600亩,偶里乡皎洞村试验种植铜禾30亩,河口乡裕和村试验种植铜禾30亩,水稻种植、稻花鱼养殖都严格按GB/T0890GA1200003 技术标准执行,种植过程中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化学添加剂饲料,需要大量的人工。所有产品公司全部回收,平均稻谷亩产值1500-2000元,稻花鱼亩产值800-1200元,至今有机稻鱼综合种养项目直接参与农户159户,其中贫困户72户,解决劳动用工500人次以上,帮助农户和贫困户增收近200万元,助推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欧阳大军还利用自己所学专长,在敦寨镇螺丝田村建设呆鲤良种基地60亩、在罗丹村建设龙虾养殖基地300亩,都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贫困户)创产增收,为锦屏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