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525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3-28

做好“水”文章

□余正生

  如果说,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贵州,过去注重种好“田”同时(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大片良“田”,或被侵占,或被丢荒,甚至“种好田”的理念也淡漠了),也在“山”上做了许多文章,而对做“水”文章似乎单薄了一点。诚然,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文也还是下了些功夫,效能有所凸显。但是,相形之下,“水”的文章还较欠缺。因而,做好“水”文章,对多山的贵州来说,尤为重要。于此,笔者就身居山地贵州对“水”的管窥之见,写了这么篇小文,浅谈一点理念感悟与思绪游丝。

  贵州山水相连,水山相依,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长” 姿势,这是贵州地貌水源自然生态特征,虽涓涓细流,却源远流长。摊开我省地图,多山的贵州密布着众多溪流与江河,还有零星丁点的湖泊和湿地。有关水文资料显示:多山的贵州地理环境,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984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556条。贵州河流的水量主要靠天然降雨补给,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1179毫米,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126毫米,珠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280毫米。贵州境内河流年径流总量均值为1062亿立方米,省外流入境内水量为1503.2亿立方米,可以重复利用。按贵州境内河流水资源量1062亿立方米计算,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15立方米。

  贵州崇山峻岭,水复山重,落差较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水电能源重点省区之一。目前,已在乌江流域、南北盘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开发兴建了一批水力发电站,大型水电站如乌江流域的构皮滩、洪家渡、引子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思林、沙沱水电站,南北盘江流域的鲁布革、天生桥、光照、马马崖、董箐水电站,清水江流域的三板溪水电站等, 还有大小溪流的许多中小型电站。贵州装机容量最大的是乌江构皮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位于黔西、织金两县交界处的洪家渡水电站,总库容49.4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3.61亿立方米,安装3台立轴混流式水发电机组。除上述水电站外,还有兴修一批饮水工程、灌溉工程、航运工程和环保工程。例如,2008年, 我省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兴建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可解决贵阳市和15个县城、27个乡镇共3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新增和改善灌溉田土面积51.17万亩,改写贵州没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既为解决我省能源、西电东送和改善优化民生环境贡献,又为我们进一步深度认识贵州水资源、认真做好“水”文章提供强力佐证和深层思考。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认识的深化,对山地贵州水资源开发利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可喜成效,但无论从宏观大势审视还是微观角度洞察,目前做“水”文章还不够,主要是:其一、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未充分;其二、水资源调配能力还显柔弱;其三、水资源安全防护还乏力度;其四、水资源生态环境还不完整;其五、水资源补充再生还欠保障;如此等等,不多赘述。

  做好“水”文章,这是一项况世宏伟而庞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里,单就如何改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未充分” 状况而言,依笔者之思量,略谈浅见。

  首先,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水资,必须从原生自然理念与传统思想意识桎梏中,冲破蕃篱束缚而番然转变认知观念,深度认识山地与水域相互依存又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拓宽多方面全方位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思路,有胆略、大气魄地釆取发展贵州水利伟业新高招,才能借助“千条水” 、改善“万重山” 、实现“赛江南” 的梦想。

  其次,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水资,必须在原来开发江河、湖泊和溪流的基础上,立足于“新”, 用新的理念认识山地贵州水资源蕴涵优势,用新的视角洞悉山地贵州水资源开发特点,用新的思维谋划山地贵州未来水利发展前景,用新的措施拓展山地贵州水资源区域面积,用新的技能发挥山地贵州水资源潜在效力,用新的水域改变山地贵州石漠化沙漠化面貌。

  再次,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具有“敢教日月换新天”“挥手旧貌换新颜” 的英雄豪迈气概和勇于担当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俯瞰贵州大地,瞭望山山水水,看清沟壑溪流,制订科学规划,绘制可行蓝图,采取强力措施,宜湖则劈山筑坝建造,宜塘则夯埂塞堰蓄水,宜池则砌石浆泥防渗,以形成星罗棋布、湖塘相间、池塘相连的庞大水域体系,普济滋养山地,调节风云气候,改善自然生态,优化生存环境。

  第四,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水利多样性及其多功能作用,在发电、航运、灌溉、饮用的同时,发展贵州高原山地水产养殖业,不失为脱贫攻坚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今南方水稻和油菜等农作物不断北移种植,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可以设想,我国东南沿海省市湖泊水产品鱼虾蟹等也会逐步在贵州养殖。关键问题是要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拓展我省江河、湖泊、水库、塘堰水域面积,为山地高原水产业有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适应和推动促进新兴行业发展趋势。山水旅游,如同风情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一样,是贵州旅游业突出特点之一,令人向往,引人入胜,留连忘返。但是,贵州毕竟是山多水少,游山甚于游水。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旅游中,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发挥水之优势,让山与水有机融合,使山依着水、水傍着山,山水辉映,相得益彰,令景色优美而迷醉游客。

  总之,做好“水”文章,谱写“水” 之曲,吟诵“水” 之谣,唱响“水” 之歌,对于山地贵州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轻视的重大战略意义。应当以做好“水”文章为历史重责和时代使命,励精图治,奋发拼搏,开拓创新,劈山截流,造库拦洪,修塘蓄水,用一条条清流涌动的江河和一泓泓碧波荡漾的湖泊,把贵州高原点缀和美化得更加秀丽、锦绣多彩,应验“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的预言,实现后来居上、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人民幸福的理想。

  (作者系第七届、第八届省政协委员,省纪委原副秘书长、省监察厅综合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