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花卉创品牌 打造产业助脱贫
——省政协委员喻理飞访谈
□本报记者 蒋兴华
省政协委员喻理飞似乎对发展山地花卉产业情有独钟。也难怪,喻理飞在“贵州农学院林学本科专业、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理学博士等”的学习经历使得他对发展山地花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贫密切关注。因此,根据贵州的情况,他在认真调研后,提出了《关于加快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
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具备什么条件,它的意义在哪里?
喻理飞说,贵州具有发展山地花卉产业的先天优势。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存在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地貌类型,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最高海拔2900.6m ,最低海拔147.8m;岩溶地貌发育,占国土面积73%。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6℃ ,比同纬度其它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5℃,为典型冬暖夏凉地区。这种气候特点与复杂地形结合,形成典型的山地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有维管束植物有8500多种,其中可供观赏的野生花卉资源植物2000多种,形态多样、色彩丰富,为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独特的优势和基础。因此,发展山地花卉产业是落实“大扶贫”战略的需要。
喻理飞介绍,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花卉生产不仅需要专门技术,更重要需要农业生产技术,农民熟悉农业生产,易于融入花卉产业,而花卉经济效益远高于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收益。目前,我省发展花卉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现状,喻理飞对记者说:规模上看,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贵州省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40.7万亩,总产值52.1亿元,其中:花卉生产、花卉销售、苗木销售总产值分别为10.16亿元、4.34亿元、37.6亿元。切花类(切叶、切果、切枝)种植面积0.92万亩,占生产总面积的2.26%,总产量6.71亿枝,总产值10.16亿元;成品盆花、盆栽草花种植面积1.35万亩,占生产总面积的4.88%;功能花卉种植面积13.83万亩,占生产总面积的33.98%,以工业用食用玫瑰、加工玫瑰、万寿菊、油用牡丹为主,其次是食用菊花等,兰花和食用百合刚起步发展;绿化观赏苗木面积23.72万亩,占生产总面积的58.28%。从技术、市场看: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主体共2038个,其中生产型主体1132个,销售型主体812个,冷链物流主体4个,花卉苗木观光旅游主体有74个,其他配套物资经营主体16个。花卉企业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12家,有些开始有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花卉产业扶贫情况看,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意识到花卉产业对扶贫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花卉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花卉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主的合作方式,引导和引领地方花卉产业发展。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整合,集中连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扶持花卉产业起步发展,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实施“三变”模式,做强花卉产业,参加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参与股金分红,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10.39亿元。
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战略,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全省各地政府及花卉苗木企业抓住机遇,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花卉苗木种植,把花卉与旅游休闲相互渗透融合,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充分展示花文化的内涵,提高花卉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拉动花卉产业的升级发展,成功探索一些“花-旅”产业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保障措施方面,部分地州市县编制了花卉苗木发展规划、出台了一些关于苗木花卉发展的实施方案;一些市、州把花卉产业作为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产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农业装备、品牌等建设工作。
喻理飞认为,发展花卉创品牌,可打造产业助脱贫。他举例说,思南县邵家桥镇大面山村共有7个村民组,186户766人, 该村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204人,贫困发生率27.42%,现全村还有贫困户29户95人,贫困发生率为12.4%。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12月,该村村支两委多次到省农科院咨询花卉产业相关信息,省农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派遣专家到村实地调研,经专家组和邵家桥镇政府共同研究,决定发展花卉产业。大面山村支两委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带领村民共同投资花卉产业,严格按照三七开原则,30%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70%作为入股股东分红制,制定了相关合作社章程。现已成功汲取了38户入股村民,其中包含全江村、石家寨村村民,入股资金共计220万元。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支两委以自己房屋评估,成功在农商行贷款80万元,租赁及流转土地300余亩,省级子基金贷款200万元正在申请中。目前,一期项目已引进思南县花60个品种三角梅种苗等,合作社长期解决解决6个贫困户就业,工资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将带动6个贫困户家庭如期稳定脱贫。花卉产业取得的成绩在临近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堆上村和东风村两个村已与瑞泰坪合作社签订协议:每个村集体经济出资20万元,提供本村部分流转土地,加入花卉产业发展。二期项目,计划利用现有资源,与思南县五峰公司合作投资3500万,建设1300亩基地,其中300亩作为育苗基地、1000亩作为成品基地。项目建成后,每亩每年创造年纯收入5至7万元,将长期提供100人左右贫困户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喻理飞因在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植被恢复和湿地研究方面,针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困难问题,围绕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和高原湿地的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自国家“十五”至今,连续主持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课题,取得成果丰硕,并得到应用,并曾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省制约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喻理飞认为,我省花卉苗木产业处于起步初期,产业优势尚未引起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缺乏科技支撑和专业指导和专业经纪人队伍,生产随意性大,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产销脱节较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看,行业主管部门不健全,省级科学规划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落后。花卉苗木产业是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主管部门责任不明确,许多地方甚至没有专门的花卉行业管理机构。省级层面多年来没有关于全省花卉苗木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缺乏对全省花卉苗木产业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规划,对全省行业的发展缺乏宏观指导。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平台建设滞后,花卉苗木产业竞争,将从现阶段的规模和数量竞争逐渐转为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竞争。由于我省对花卉苗木培育技术、新品种开发、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导致新技术和新品种研发滞后,导致科研无法为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乏力,另一方面,导致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滞后,产销信息不畅,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严重影响产业跨越发展。
另外,就是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弱。
针对以上存在的制约全省花卉产业发展问题,喻理飞为此建议:应该出台《贵州省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土地、财政、融资、市场等各方面指导全省苗木花卉健康发展;编制《贵州省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指导花卉苗木产业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提高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理顺关系,健全全省各级花卉苗木行业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协会的作用;充分利用贵州内陆开放型试验区,搭建苗木花卉信息和交易平台。利用贵州大数据试验区优势,充分发挥“聚通用”特点,建立贵州苗木花卉信息与交易平台,促进贵州苗木花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