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最大同心圆 务实创新谱新篇
——余庆县统战工作一瞥
□田 聪
近年来,余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精神,紧扣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引导,不断夯实基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画好最大同心圆,推动余庆统战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着力教育培训,画好“凝聚思想”同心圆
一是党委班子带头学。将中央、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条例》列入县委中心组学习内容,邀请了省委统战部信息宣传处处长王东对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条例》精神进行解读。二是统战干部专题学。把统战理论政策纳入党校教学内容,每年举办一期乡镇(机关)统战干部培训班;乡镇把统战知识列进干部学习计划,结合“干部夜校”学习,实现了统战工作思想教育经常化、学习保障制度化、课程设置科学化。三是创新方式推广学。以余庆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为依托,集中推送会议及《条例》精神解读等内容,把会议和《条例》精神融入到文艺节目、统战微故事等载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
着力队伍建设,画好“凝聚智慧”同心圆
一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党外代表人士“215”计划和党外干部“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培养选拔一批党外人士“举旗手”。建立了党外干部数据库、党外后备干部数据库,把党外干部培训纳入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固定班次,每年举办一期“优秀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制定出台了《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县委组织部与县委统战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组织部、统战部“五个共同”新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党外县级领导干部5人,科级领导干部51人,一般干部中级以上职称591人。
二是支持致公党余庆支部自身建设。将致公党工作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彰显作为。致公党余庆支部先后被致公党遵义市工委评为“2016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支部”、“2016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支部”、“2017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支部”,三名党员被评为“2016年、2017年优秀党员”。
着力港澳台侨,画好“凝聚人心”同心圆
一是申报“一个”基地。全力推进大乌江红渡村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从项目、经费上给予扶持,于2017年申报成功,正式挂牌。二是扩大交流合作。2017年,组织涉农部门、乡镇相关人员15人赴台湾进行现代农业及园区经济考察;2018年,先后邀请了“台湾文化教育工作者参访团”“台湾基层少数民族代表参访团”70余人到余庆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两岸艺缘·牵手余庆”2018年海峡两岸旅游文创论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旅游文创商品设计大赛。
着力发展大局,画好“凝聚力量”同心圆
一是凝聚自身力量,凸显改革成效。将县委统战部与县工商联、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整合,聚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出台一系列联席会议、联谊交友等统一战线工作制度,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建立起县、镇、村、组四级统战组织网络,乡镇(街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相关党政班子成员参与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彰显了统战工作合力,凸显了改革成效。
二是凝聚非公经济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按照“派进一个人、带动一个村、发展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选聘了70名非公经济人士任全县70个村(社区)“荣誉村主任”,实现全县所有村(社区)“全覆盖”,通过产业引领模式、资源转换模式、公益帮扶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带动19个贫困村13716人成功脱贫出列,为助推余庆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凝聚民族宗教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以“一核多元”模式打造余庆县民族团结示范带,全县20个单位获得市级以上团结进步创建命名,花山苗族乡飞龙寨获得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村寨获得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余庆县民族关系和谐,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全县1名教职人员被授予全省“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4个宗教场所、2个宗教团体被授予全市“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余庆县宗教和顺的良好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