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努力开创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田 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主持召开会议时曾经说过,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不可能站得高、看得远,不可能做到行动坚决有力。我们要着力加强理论学习,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深悟透,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努力开创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是最符合新时代发展规律和人民政协自身实际的理论指导,如何真正将其学深悟透,深学笃行,是值得每一名 “政协人”去深思熟虑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既是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产生的,是立足于新时代、指导新时代、开拓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思想,也是历届中央领导核心关于人民政协在各个历史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作为的相关指导思想及论述的再传承、再发展。不忘源头才能开辟未来,知其所来才能明其将往。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一定要深刻理解其历史沿革、内涵及要义,并将其践行到位。
一、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高度重视的历史沿革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的起源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源自于人民政协诞生的重要意义。人民政协的诞生曾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新中国的第一页,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时任新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致开幕词时着重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并在指出这次会议的任务后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人民政协第一篇历史性的文献,它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除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外,还通过了四个决议案,确定了首都、纪年、国歌和国旗。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历代中央主要领导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视历程
人民政协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作用和建设。
毛泽东同志:1954年,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完成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使命,这时有些人对人民政协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产生动摇。为此,毛泽东专门召开座谈会,肯定地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多余的”。
周恩来同志:周恩来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同时兼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长期主持全国政协工作,曾亲自领导和参与对人民政协组织的筹备和创建,并对人民政协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人民政协的性质、特点,人民政协的任务、职能以及人民政协内部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科学的说明,为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1979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发表了关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重要讲话,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性质和任务作了全面的阐述。当中所阐述的基本精神,在1982年12月通过政协章程总纲中作为各级政协的任务被明确规定下来,并推动了人民政协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
江泽民同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团结与民主,就是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3月提出的,并沿用至今。
胡锦涛同志: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
正是有着党中央和领导人们的高度关心和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地时时注入新的活力。
(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首次提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共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依然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做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完善政协党的领导体制等制度安排。在纵观人民政协历史发展和新时代人民政协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民政协工作在新的征程上开拓奋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历史任务背景下,不断强调人民政协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从顶层设计上肯定了人民政协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清晰表达了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不断细化对人民政协工作任务的指导,手把手教导人民政协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些语言和思想,既有着对历史传统的一脉相承,又有着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和新高度,贴合人民政协的实际,对于指导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开展有着鲜明的针对性。
二、深刻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按照中共十九大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包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对党章的修改,全国人大对宪法的修改,全国政协对政协章程的修改,完成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可以说,人民政协在新时代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人民政协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不但要将优良的传统一如既往的传承下来,更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络,牢牢跟紧党中央的步伐,有作为但不越位,助力发展不添乱。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总纲
2018年3月15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这是政协章程第六次修改。这次修改政协章程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共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已经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为旗帜,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各方面做出了科学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
(二)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性质定位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是政协工作的基石。政协章程修正案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表述后,增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同时,在适当位置增写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内容。这些修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入其中。人民政协要以此为依据,准确地把握自身在新时代的性质定位、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更好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优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履职尽责
任何优秀的理论,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有在实践中取得成绩,才是对理论最好的学习和运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了方向,人民政协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以实践和成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
人民政协要履行职责,首要明确的是: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不属于权力机关;人民政协不是参议院,不是西方那种分权机构,也不是反对党发出不同声音的地方,而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人民政协通过组织委员视察、调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来发现问题,通过来自各行各业专家委员的专业分析,对复杂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提出正确的见解,再以政协意见建议等形式向党委政府汇报,协助和推动决策和执行,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关键在于“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一是要紧扣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始终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助推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的诞生和顺利实施。二是要利用政协委员分布各行各业的特点进行民主监督,党委、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共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三是要努力出实招献良策开展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四是要充分利用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特性,对因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种激荡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团结全社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帮助党委政府消除社会矛盾和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