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听蝉鸣
□晓 露
老屋门前有一个几亩宽的长方形堰塘,四周遍栽柳树,故取名为柳塘。每到夏天,碗口粗的柳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给人们遮风挡雨。那少女秀发般的柳枝随风翩翩,令人目不暇接。高大挺拔的柳树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仿佛一幅水彩画,美丽极了。不由得令人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
柳塘的美丽景色不仅吸引着许多不知名的鸟儿来此追逐嬉戏,还引来了不胜枚举的小小精灵,蝉儿们在此安营扎寨,放声歌唱。夏日去柳塘岸边听蝉鸣,别有一番情趣,儿时的记忆至今犹新。
儿时的我天天和小伙伴们在柳塘边玩耍,下军旗、推铁环、踢足球……玩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众多的业余爱好中,我尤其喜爱独自坐在柳树下听蝉鸣,蝉声虽然没有画眉婉转、白头翁豪放、布谷鸟生动,甚至有些单调枯燥、杂乱无章,但却丝毫不影响我对蝉鸣的偏爱。
不同的时间怀着不同的心情去听蝉鸣,心中会有不同的感觉。
清晨凉风习习,露珠晶莹,去柳塘岸边听蝉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这个时段是蝉儿天敌鸟儿们的天下,那些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鸟儿从四面八方飞来齐聚柳林,或在柳丛中觅食,或在柳树间嬉戏,或在枝丫上打扮,或在树梢上歌唱……吓得蝉儿们伏在树上不敢动弹,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鸟儿们的美餐。等到鸟儿们娱乐够了逐渐离去,蝉儿们才敢抛头露面,先是发出几声孤单的鸣叫,继而悠长,接着大面积的应和,开始鸣奏起来。
中午骄阳似火,酷热难当,去柳塘岸边听蝉鸣是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几乎没有鸟儿在此活动了,蝉儿们也便大胆地登台表演起来。也许是气温太高的缘故,蝉儿们发出的声音显得激动、急躁、庞大,甚至有点刺耳,犹如受惊的麻雀、遇险的鸭子、受气的孩童那样慌乱,夹杂着愤怒和疯狂,震耳欲聋。真正是“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傍晚夜幕降临,玉兔东升,去柳塘岸边听蝉鸣是一种消遣,因为这时大多数鸟儿已归巢,村里的男女老少也喜欢端着椅子板凳、拿着芭蕉、端着茶杯前来乘凉。蝉儿们经过一天的歌唱,也显得有些筋疲力尽、有气无力,好似耕作一天的老牛、劳累一天的乡亲,十分疲倦,那声音沙哑而又悠长。刚开始时只有几只蝉鸣,渐渐地所有蝉儿仿佛受到感染似的,重又振作精神开始了大合唱,澎湃的声音瞬间占据了整个世界。几分钟后,蝉儿们似乎累了,声音由强到弱慢慢消失。但过不了多久,鸣声又会重新响起,似乎有指挥一样,步调一致,铿锵有力,让人顿生“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之感。
去柳塘岸边听蝉鸣与心情好坏也有极大关系,如果在学校与同学打了架、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是在家惹父母生气挨了训斥打了耳光,怀着满肚子委屈和怨气去柳塘岸边听蝉鸣就是受罪了,因为无论怎样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都会觉得小小的蝉儿们是在嘲笑自己,让人心烦意乱,不禁让人发出“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愁肠”的叹息。那时真希望突然飞来一群鸟儿把这些可恶的蝉儿一扫而光。有时干脆自己行动起来,弯腰拾起鹅卵石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朝柳树掷去,恼人的蝉声戛然而止,可片刻之后蝉儿们又若无其事地发出更大的声音,没办法了,只好早早离去。
在心平气和的时刻去柳塘岸边听蝉鸣是一种娱乐,蝉儿们忽短忽长、忽高忽低、时断时续、音质浑厚的声音,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让人昏昏欲睡,像叮咚泉水悦耳动听,像轻音乐一般舒缓流畅,像大江东去一般激越豪放……让人开阔心胸,仿佛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在鼓舞自己。
去柳塘岸边听蝉鸣能让人悟出人生的真谛,过去人们称蝉儿为“懒蝉”,骂它好吃懒做,从早到晚只晓得叫个不停,其实什么也不懂。其实这是因为许多人不了解蝉的性格和良苦用心,是冤枉了它们。蝉的别名叫知了,它以吃露水为生,它要求的很少,而给予的很多。蝉是天生的歌唱家,爱岗敬业,每天不知疲倦地用自己的歌声为人类驱走炎热、带来快乐。蝉儿死时剩下躯壳的也大有用处,可以做药为人们解除痛苦。蝉的这种要求别人甚少,而给予别人甚多的崇高风格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赞叹敬佩,值得人类学习。
去柳塘岸边听蝉鸣会有很多收获,悠悠蝉声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无穷的遐想,伴着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的美好时光。如今我已离开故乡多年,为了生活我终日深居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城市中,很久没有听到蝉鸣了。但是只要一想到家乡、想到家乡的亲人、想到老屋门前柳塘岸边蝉鸣阵阵的情景,我就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回到了亲人身旁,回到了柳塘岸边,耳畔又响起了熟悉悠扬的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