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7期 本期2436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0-16

锦屏:“一条龙”发力 党建促脱贫

  本报讯(王瑞燕 金 萱)近年来,锦屏县切实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压实责任、尽锐出战、务求实效,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拔穷根”的攻坚氛围。通过学习和研讨“五步工作法”、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党建扶贫“十攻略”,充分汲取其中的精华及养分,结合县情实际,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肩负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历史使命,找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创新和丰富以党建促脱贫“一条龙”发力的“锦屏模式”,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保持脱贫攻坚不跑偏方向。

  让龙头舞起来。实行“集团化作战”,把脱贫攻坚指挥部实体化,使之真正起到统筹协调推动的作用。在实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的基础上,将全县50名县级领导干部(含改任非领导干部职务)安排到15个脱贫攻坚队和1个脱贫攻坚督查组,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和指挥体系,工作统筹谋划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做到统一部署、统一宣传、统一调度,形成县、乡、村联动,同步发力,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落实销号。县四大班子和锦屏经济开发区领导干部分别联系全县15个乡镇,乡科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全县193个村(居、社区)。选派61名“第一书记”,选定448名驻村队员组建77个驻村工作组进行驻点帮扶。同时增派40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或主任助理。全县共安排3962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9060户。通过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全县共组建联产业发展主体2155个,联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主体3204个,实现抱团发展。2018年8月,选派1020名综合能力强的干部组建187个驻村脱贫攻坚工作组,吃住在村抓脱贫攻坚工作,成为村级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攻坚连”“尖刀班”。

  让龙身动开来。按照“五步工作法”的要求,采取“晒、比、评、述”和“抓两头带中间”等方式,推动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行脱贫攻坚考评奖惩“三挂钩”,即县领导与帮扶联系乡镇考评奖惩挂钩,部门与帮扶联系村脱贫成效挂钩,结对帮扶干部个人与帮扶户的帮扶成效挂钩;建立健全扶贫机制,实施精准结对帮扶常态化管理。变干部“派驻”帮扶为干部“调驻”帮扶。全县3962名干部“沉下去”抓精准扶贫成为常态。开展“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全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浮、贪”问题,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干部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蹲驻一线促脱贫”行动,全县所有机关单位三分之二以上干部轮流进村到户抓脱贫攻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真心倾听群众心声,真情实意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当前的困难,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通过提升公民素质,加强民风、乡风、家风建设。严格规范操办酒席,出台规范操办酒席行为的管理办法,对操办酒席作了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彻底扭转滥办酒席屡禁不止的局面,倡导文明风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在全县掀起一场以遏制“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为主要内容的“两违”整治攻坚战。同时推进农村“清洁风暴”行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坚持“以县情正人,凭实情服人,以真情感人”,把信访维稳工作抓实抓牢,为脱贫攻坚创优发展环境。

  让龙尾摆出来。锦屏县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把龙尾摆出来。2014年以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覆盖90%的贫困人口。其中,2018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0.78亿元。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78亿元,重点发展中药材、油茶、果蔬菜、畜禽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改大招商为招大商,做强做大经济体,大力培育主打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科学精准。依托亚狮龙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按照“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将产业利益联结到村到户到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采取“三变”资金入股分红和集约西部乡镇贫困户帮扶资金入股分红方式,在东部乡镇建立“飞地”扶贫产业基地,2018年共整合扶贫资金0.35亿元,以“三变”入股清水江集团、杉乡旅投等公司,发展中药材、茶油、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带动西部乡镇脱贫发展,6866户44584人贫困人口享受到分红收益,实现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双赢。深化林业综合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医共体改革,积极探索脱贫攻坚发展新路子。“四场硬仗”取得阶段性胜利。建成“组组通”408.5公里,占总任务的83%,到今年底实现全县30户以上村寨100%通公路。易地扶贫搬迁已入住2267户9955人。今年计划安置7189人,目前项目主体工程进度达48%。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强教育”的成效凸显,全县中小学图书、仪器设备、班班通和计算机配备覆盖率和达标率均达100%,初步形成了城乡教育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质量由全州中上水平逐年攀升,高考成绩位居全州前列,近三年有11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全面精准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县内住院不设起付线,取消经转诊到县外住院起付线,慢性病管理从29种扩大到39种。全县参合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率达96%。实现全县75个深度贫困村和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创建全省首家县级院士工作站,医共体推进健康锦屏建设工程活力显现。全面精准落实农村危改政策,全面精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