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38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7-06

发挥“四个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

六盘水市政协主席 杨宏远

  近年来,六盘水市政协系统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全面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挥“智库”作用,贡献脱贫攻坚政协智慧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市政协把脱贫攻坚作为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聚焦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精准选题。按照“一年一个主题”的原则和“党委政府出题,政协答题”的要求,年初将脱贫攻坚纳入协商议题计划。近年来,市政协先后将“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农村“三变”改革、打好“四场硬仗”“3155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6个议题纳入协商计划。二是深入调研。针对六盘水市“三变”改革中风险防控、核桃长年不挂果、刺梨收购加工、猕猴桃产业病虫害防治和农村饮水不安全不稳定等问题开展深度调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坚持市县两级联动,采取“市内+市外”“领导+专家”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听取专家意见,努力使对策建议更具体、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积极鼓励支持界别、委员开展“微调研”,围绕脱贫攻坚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2017年和2018年,六盘水市立案的政协提案中,反映脱贫攻坚问题的分别占24.2%和26.6%。三是注重转化。对脱贫攻坚重大调研和协商议政成果,及时以市政协党组名义报市委、市政府,对一些重要的视察报告、社情民意、政协提案等,报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脱贫攻坚调研和协商成果作出批示13次,部分对策建议由市政府交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二、发挥“监督”作用,助推脱贫攻坚措施落实

  发挥政协协商式监督优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助推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一是联合监督。先后3次配合省政协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及时将省政协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监督意见反馈给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县区党委、政府,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市县两级政协还多次就全域旅游、农村电商、通组公路建设等问题开展监督。二是调研监督。先后2次组织政协委员开展“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对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理顺管理体制等提出监督性意见。三是过程监督。围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和“春风行动”,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队,对各县区开展督查,提出整改意见。针对六枝特区“减贫摘帽”存在的问题,由4位主席会议成员分别带队,利用3天时间,深入12个乡镇36个村360户贫困户,深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及时向六枝特区党政班子和乡镇主要领导反馈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党派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去年以来,4家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分别开展了1至2次民主监督活动。

  三、发挥“帮扶”作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实践

  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明确脱贫攻坚帮扶的目标任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市委安排,市政协主席承担盘州市和六枝特区“战区”督查指导任务,统筹协调调度有关工作。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挂帮2个村和1个村,共帮扶贫困村9个。积极动员政协机关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抽调3名年富力强的优秀科级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帮扶,组织42名机关党员干部与党建扶贫点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市政协安排21名县级干部驻村轮战,每轮工作1个月。二是抓住关键环节。组织驻村干部、轮战队员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把好脱贫标准质量关,防止“数字脱贫”和“被脱贫”。三是聚焦“四场硬仗”。紧盯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帮助9个贫困村协调产业发展资金1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养蜂、养猪等产业项目。市政协帮扶的海嘎村、业嘎村、马落箐村等3个村贫困发生率分别由33%、31.9%、6.8%降至1.88%、1.3%、1.92%,实现“减贫摘帽”。

  四、发挥“桥梁”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团结动员各界别委员、社会各界人士,把建言立论与建功立业结合起来。一是动员委员参与。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市县两级1287名政协委员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二是动员界别参与。发动农业、科技、医卫等界别政协委员,为贫困群众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送医疗、送农资等,开展种养殖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动员企业参与。积极动员委员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全市86户委员企业通过推行“三变”改革、吸纳劳动力就业、兴办公益事业等形式,每年帮助脱贫1200户以上。四是动员社会参与。加强智力支边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争取各类资金15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