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382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7-04

突出“五个强化” 助力脱贫攻坚

贵阳市政协副主席 殷 勤

  近年来,贵阳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倾情参与、倾力奉献,围绕脱贫攻坚开展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120余次,形成视察调研、协商报告、提案建议86篇,协调落实帮扶资金3亿余元,为全市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政治责任,积极投身“主战场”

  市政协把脱贫攻坚作为市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履职为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引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制定了《贵阳市政协开展“四帮四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市政协主席王保建任指挥长,副主席石洪、殷勤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解困工作指挥部,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调度。近两年来,先后20余次深入贫困乡村实地调研指导,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调度会30余次,先后选派6名政协机关干部驻村帮扶。通过政协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委员界别活动等,动员组织市、区(市、县)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争当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宣传者、助推者和参与者,形成了市、区(县、市)政协联合联动、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担当作为,创新扶贫“新模式”

  首创“7+2”同心扶贫。市政协主动把深度贫困的花溪区高坡乡作为帮扶联系点,探索实施由市政协牵头,市7个民主党派、工商联参与的“7+2”同心扶贫工程,整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市直有关部门资源,帮助解决影响高坡贫困村民增收的瓶颈问题。深化与北京市朝阳区政协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智力、医疗、教育扶贫,落实资金430余万元助力同心扶贫。通过“7+2”同心扶贫工程,投入资金4700多万帮助高坡改善道路、水利、农房等基础设施,发展山地冷凉蔬菜、黑毛猪、红米以及乡村旅游等特色致富产业。2015年底,该乡51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2016年该乡贫困村人均收入已达9966元。高水平推进定点扶贫。按照市委安排,扎实做好六桶镇宝寨村的重点帮扶工作。采取以村带镇,全面推进,突出产业扶贫,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累计落实资金146亿元,发展猕猴桃种植3000亩、能繁母猪养殖1000头,完成六桶镇惠民大道、集镇棚户区改造、宝寨村机耕道、后坝提灌等工程建设。创新智力支边扶贫。将市政协智力支边办扶贫经费从2014年的20万元,逐年递增至2017年的280万元。发挥支边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花溪、清镇、修文成立9个合作社,带动449户低收入家庭发展。

  三、强化合力攻坚,聚力演奏“大合唱”

  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资源力量,共同演绎脱贫攻坚“大合唱”。以上率下搞好“领唱”。市政协主席王保建率先垂范,先后20多次率队深入所联系的花溪高坡、修文六桶,进村入户了解致贫原因、分析致贫症结,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落实资金项目。市政协各位副主席多次带队到脱贫攻坚联系点,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认真研究、积极回应联系点提出的诉求,推动扶贫措施落地见效。在市政协积极号召和示范引领下,各区(市、县)政协积极响应,涌现出开阳“四三五三三”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联动建言精准“齐唱”。市、区(市、县)政协连续三年将助推大扶贫战略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围绕脱贫攻坚协商议政、建言献策。聚焦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就三大核心指标和短板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建言,在“省长与委员座谈会”上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认同。针对贵阳实现“高一格”脱贫攻坚中产业不强、基础不牢等问题,开展主席会议专项视察。紧扣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和资金使用等重点,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市、区(市、县)政协委员开展民主监督。聚力唱响最美“合声”。广泛开展社会扶贫活动,积极调动委员企业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慈善团体参与脱贫攻坚。乌当区以“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为载体,鼓励引导各界深度参与扶贫,仅建成的枫叶谷度假区就帮助解决群众就业400多人,开业至今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达270余万元。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设修文谷堡、六桶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4万余人种植青储玉米,每户年均收入4万元。近十年来,该企业先后捐出5000多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阳县政协委员陈永亮通过茶产业项目,每年增加就业1万余人次,带动周边1200余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全市政协系统累计开展各类社会扶贫活动370余次,投入善款物资近1.3亿余元。

  四、强化“造血”功能,发展壮大“产业链”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的核心举措,因村施策,带动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根据贫困村资源和产业发展条件,紧盯市场需求,通过与群众共商共议,帮助修文宝寨、花溪高坡、克里、五寨、新安等村发展猕猴桃、何首乌、黑毛猪、绿壳鸡蛋、红米等主导产业;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健全完善农户和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村社合一+农户”等方式,促进六桶镇猕猴桃,高坡乡冷凉蔬菜、黑毛猪等一批蔬菜基地、果品基地、养殖基地蓬勃发展;优先建设为产业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综合统筹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与转运设施、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的配建,为项目落地、产业集聚打下坚实基础。六桶镇特色小镇打造已具雏形,高坡乡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许多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选。

  五、强化机制完善,环环系紧“责任扣”

  坚持把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作为激发动力、压实责任的有效抓手,确保扶贫各项举措落得实、早见效。市、县、乡严格落实季调度、月调度和周调度的工作机制,并适当加大密度,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反思和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周落实、月调度、季检查、年总结已成常态;加强民主党派扶贫监督,由党派副主席带队,围绕政策落地、项目推进、工作开展情况实地督促检查;加强日常督促检查,由市、县指挥部会同督办督查局,定期到帮扶乡镇检查工作进度和效果,及时反馈情况,有效避免落实责任消极懈怠、扶贫政策“跑冒滴漏”、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