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西南饮品:造“水中茅台” 助“贵水出山”
自动化水处理系统、自动力清洗消毒、自动旋转灌装、自动套标套袋——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行,2017年为贵州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带来了6000多万元产值。建于2004年的这家公司,在2005年最不景气的时候只有30多万元产值,后来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 2015年产值突破了3000万元。
该公司位于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水源“长寿泉”富含偏硅酸、硒、锌、锂等元素,含锶量每升高达22-27毫克,有着得天独厚的珍稀矿泉水资源。其依托一号水源国内高锶(含锶量22-27mg/L)的稀有特种矿泉水水源(着力打造多彩贵州水的“水中茅台”)、二号水源富含偏硅酸、锶的复合型珍稀矿泉水水源(娃娃鱼的养殖水源)——长寿泉(矿泉水中的大熊猫),开发了“金贵之州、薏仁山泉、大山清泉、苗西南、长寿山泉”等瓶(桶)装饮用水系列产品,目前拥有直供的1000多个销售网点,将极具贵州标识的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产销量位居全省同行业前五名。
打造水生产“升级版”
“由于受到销售半径限制,以前的桶装水只能销往周边地区,企业改造之前可以说是小打小闹,2017年才开始了飞跃式的发展。”该公司董事长刘关银介绍称,转型升级的思路就是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路子。
该公司于2014年开始实施改扩建项目,总投资达1.23亿元。其中,第一期总投资6176万元,项目包括占地7亩的生产厂房6000㎡、仓库3000㎡,建设全自动桶装水生产线一条,现已全部完工;第二期总投资6140万元,项目包括新建仓库1600㎡、办公室500㎡,建设350mL-2000mL瓶装水生产线一条及5L、15L一次性桶装水生产线一条,预计近期可竣工。项目全部建成后,2019年可实现5个亿的产值。
从单一生产桶装水产品开始,到增加5L、15L一次性高端桶装水,填补省内无一次性桶装水的空白,还增加350mL-2000mL瓶装水,使产品结构合理,实现产品多元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大力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增加先进检测设备,用设备的先进性能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注重体系建设,按规程作业,对进货、生产、出厂、检验等按标准体系要求,规范操作。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加上严格的体系制度,保证了高品质的产品质量。
在创品牌上,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宣传,特别是在广告、电视、媒体、展会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使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2017年荣获贵州省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苗西南产品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利用天然的稀有特种矿泉水水源,准备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全省第一条玻璃瓶生产线,生产疗养型矿泉水“金贵之州”系列产品,“我们要打造多彩贵州水的‘水中茅台’,积极推动贵州的第六张名片(贵水出山)产业快速发展。”刘关银表示,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人们大健康的生活理念,公司正开发一次性大健康桶装水;结合人们的个性化消费,推出定制产品,用“专精特新”的思路指导公司发展,在观念上、理念上、营销模式上等,都走在同行前列。
创新举措 助力扶贫
立足当地回馈社会,在脱贫攻坚方面,该公司安排就业岗位如经营售水、送水服务网点人员,解决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1名。
同时,采取零风险投资入股的方式实现固定分红,公司通过政府单位、村民委员会等为精准扶贫户建立入股固定分红,共计282户,已给精准贫困户分红282520元,给精准贫困户带去良好收益。
与学校合作,制定捐资助学方案,将长期对每学期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一定金额捐资助学,2017年对兴仁县民族中学十二名优秀贫困学生,捐资共计6000元。
平时常态性地慰问边缘户困难户,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为当地2600多位村民全部免费提供饮用桶装水,每年支出约十余万元。通过兴仁县园区办向波秧镇大田角村精准贫困户赠送饮水机共计180台,解决贫困户饮水。公司成立扶贫基金,建立专户,每销售一件瓶装水计提0.5元,每销售一桶桶装水计提0.1元,每年计划计提扶贫专用基金20万元以上存入扶贫基金专户,用于帮扶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收入的精准贫困户,目标帮扶30户;帮扶在校贫困生30人;无劳动能力、因病等其他原因的精准贫困户,每户按不低于5000元的政策红利扶持。
(本报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