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部成为贫困户的贴心人
——麻江县政协“五问六看七个一”工作法小记
□曹雨萌 刘 勇 刘书法
用心温暖心,用情感动人,用力解难题,在帮扶路上,麻江县政协干部“五问六看七个一”工作法,拉近了干群关系,达到了精准帮扶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清晨,菜市场即将开始喧闹的一天。县政协干部汪朝伦老早就来到肉摊旁,挑选新鲜的猪肉,经过讨价还价,掏出钱包付了钱。再挑选一些小菜,跟几位干部一起拼车前往帮扶村。
目的地距县城50多公里,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汪朝伦终于到达。一边拉家常,一边拿起扫帚打扫院子……贫困户聂开义家的院子里,变得热闹起来。
干塘村,地处麻江县的西北角,是麻江县最边远,最贫困的村之一,常年因为地势较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受季节性缺水的难题困扰。因此,政府出资修建了2个深井提灌人饮工程并投入使用,解决了人们吃水的难题。如今自来水都接到了每家每户的灶台边。
买来的肉,做成热腾腾的家常菜端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开饭。从最近的生产生活,到未来的发展期待,亲切与温馨的氛围,弥漫在屋子里。这是一次聚餐,也是一次干群间的认亲与交流。
吃一次农家饭、照一张全家福、开一次院坝会、扫一次农家屋、访一批非贫户、献一次关爱心、建一个互助群,结合帮扶实际开展的“五问六看七个一”,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比亲戚还要亲近。
麻江县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张克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的干部反映比较好,因为我们的工作方法比较精准,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开阔了,跟群众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很多。”
在邻近的干塘村花坟、大坪组,县政协干部倪兴平、吴长秋今天在查看和核实贫困户的住房安全、衣粮水电、道路通讯、产业发展、餐厨寝居和兜底对象情况,将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干塘村因为缺水,多年来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玉米,俗话说:千年苞谷难致富,不如种点经果树。今年通过帮扶单位和干部出计献策,多方协调,一改往年的种植观念,极富经济价值的冰脆李、葡萄、蓝莓等种植产业也被村民看好,产业帮扶获得了贫困群众的认可。
干塘村村民简永香告诉记者:“我家往年种点苞谷,也找不到钱,帮扶干部来叫我们种点冰脆李,我种了六七亩,希望来年找点钱。”
遇到贫困户教育、医疗保障、培训就业和收入达标等方面的问题,县政协还利用每周帮扶工作例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集中授课,确保每一位干部都能学透弄懂脱贫政策知识,为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张克兰介绍:“特别是我们每周工作例会,邀请了县里面的一些专家对我们的十八个脱贫攻坚的实施纲要进行讲解,大家了解政策以后,去到帮扶户当中也得到一个好的宣传。”
“五问六看七个一”工作法,让群众感受到了真心、真情帮扶的强大动力,不但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也拉近了干群关系,让“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真正成为帮扶工作常态,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张克兰说:“帮扶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但是我们想只要通过我们用心、用情的进行帮扶,那一定能够把帮扶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