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农业抓推广 扎根基层促脱贫
——记黎平县政协委员吴永堂
□石 宇
吴永堂是黎平县第十届政协委员,肇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吴永堂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和管理工作,为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倾心农业 真情奉献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二十多年来,吴永堂始终践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思想,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事业上,始终以一颗赤诚的奉献之心,默默地忘我耕耘着。每当春播、秋播、抗灾等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在田间地头、科技示范户家门口,随时可以看到吴永堂在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民传授科学知识,带着对农民兄弟满腔热情的爱,传播推进农业技术,努力为农民增产增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意见,被农民亲切称之为增收致富“田保姆”,在领导眼中是勤奋实干的“好帮手”,在同行心目中更是“全能手”,得到党委政府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4年5月被提拔为镇农牧站站长(2007年8月改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2013年11月被任命为高级农艺师。
为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在自身业务技术提高的同时,注重群众科技水平的提高,经常带领全站干部职工走村串寨,以“绿色证书”、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田间课堂”为载体,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观摩交流、印发资料等方式,他每年组织举办“新型农民”等各类培训30余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指导农户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掌握新技能。
立足岗位 追求不止
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吴永堂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推广理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选择周期性短、易于接受、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新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粮食高产创建、优质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他总是积极办好核心示范样板,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根据肇兴镇稻田、旱地及地貌特点,指导群众不同作物间作、混作和套作,实行农田、旱地复合种植以及水产、畜禽复合种养,采取“稻鱼结合”“林下养鸡”“田鸡养殖”“兔子养殖”等综合种养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立体栽培农业模式。皮林村民吴华春通过土地流转,在产业实施中得到了吴永堂的对口技术帮扶。2017年吴永堂还带着村干和吴春华等产业带头人共12人到省、县外参观学习考察,并引进种植产业前景较好的产业甜叶菊品种种植,当年吴华春试种植甜叶菊6亩。县政府已引进黔东南州绿源禾田农业有限公司进入皮林村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甜叶菊1万亩,2018年以育苗为主,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工资200多万元。2015至2016年在县政府产业示范中路突破中,在肇兴归杩坝塘蔬菜种植200亩示范点建设上,从规划到出产到销售,他自始至终做好各项技术指导工作,各个环节都要亲手把关,事事都要过问。示范点种植农户共12户48人,农户都学会了一套蔬菜种植新技术,改变了该地历来只种植水稻的观念,带动贫困户23户,增加了劳动就业,为单位田块面积增收取得创新突破。引进温氏集团到肇兴镇皮林村与农户合作养猪2400头的规模项目,带领贫困户6户共同发展。产业不断辐射到全镇各村寨,产业示范点得到县政府领导的认可。2016年5月,省政协机关确定在肇兴镇厦格村作为绿壳蛋鸡的示范村,为肇兴镇产业发展迎来极好的机遇期,亦给农业服务中心作用发挥提供了平台。吴永堂全身心投入,深入基地指导好饲养员怎么选用料,怎么保暖和疫病预防等问题;定时给饲养员进行蛋鸡防疫培训,手把手做示范,选配药剂,进入鸡舍进行检查。通过全程参与技术指导,在省政协的帮扶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厦格绿壳蛋鸡基地“党政机关+合作社+贫困户+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已见成效,肇兴镇厦格村的“1244”绿壳蛋鸡养殖工程为养殖户带来持续的经济收入,成功帮助贫困户脱贫,经验吸引了省内其他县市的关注。根据镇党委的安排,吴永堂作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在指导参与厦格绿壳蛋鸡示范养殖基地的同时,2016年兼职纪堂村驻村干部,负责纪堂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建设,该基地也是省政协帮扶的示范点,规格高,任务重,他会同省政协选派的该村第一书记一心蹲在点上,带着群众白加黑,5加2连续1个月在纪堂苦干。通过努力,纪堂绿壳蛋鸡养殖基地顺利建成,群众持续获得很好的效益,他辛勤劳动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赞扬,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倾听民意 认真履职
作为政协委员,吴永堂深知委员的责任与义务,他不但认真参加县政协有关会议和调研、视察等活动,还先后通过走访、调研,围绕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热点问题认真思考、撰写了《关于发展种养结合带动农民养牛致富增收的建议》等提案,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他撰写了《关于大力发展甜叶菊的建议》提案并在讨论组发言,建议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甜叶菊产业,该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大力扶持贵州绿源禾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皮林村发展甜叶菊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公司与内蒙古等地签订了销售协议,甜叶菊育苗基地已有扩大到300多亩,繁育甜叶菊苗五千万株以上,实现产值五百万元以上。村民把土地租赁给公司获得租赁金,又在基地做事,基地成了留守村民创收的“黄金宝地”,成为皮林村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利用政协这个平台,我能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表达老百姓的诉求,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吴永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