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心在脱贫路上释放
——记凯里市政协常委刘拥军
□杨 前
“他身上有一股‘恰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他有爱心,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腕精神……”提起凯里市政协常委刘拥军,熟悉的人们如此评价。
刘拥军是第九届凯里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第八届副主席、黔东南自治州爱心义工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心系地方发展,情牵山区群众。他长期关注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并以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结对帮扶,给村民以信心和温暖
刘拥军有自己的产业,身为湖南博源日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把公司的日常发展全部交给妻子在家打理,一个人只身来到凯里,全心投入到黔东南自治州的爱心公益慈善事业。2016年9月,他主动向凯里市政府申请,将凯里市炉山镇洛棉村作为义工联脱贫攻坚点,并组织爱心义工通过摸底调研,得知洛棉村尚有91户288人没有脱贫,他随即发动爱心义工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算富。我们义工联就举1372名爱心义工的爱心帮扶洛棉村。致富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2016年11月义工联脱贫攻坚动员会上,刘拥军号召全体爱心义工投入脱贫攻坚宏伟事业中。
2017年2月,洛棉村举行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大会,刘拥军代表义工联郑重承诺:义工联先出资5万元爱心款帮扶洛棉村贫困学生,以后继续号召爱心义工、社会爱心人士筹集资助资金,实行“一帮一”“多帮一”帮扶贫困学生;所有洛棉村的农土特产品,由义工联负责按市场价加价10%定点收购销售,与所有对象户签订《产品订销合同》,出资5万元作为“产品订销保证金”,汇入炉山镇人民政府账户,由镇、村两级组织监督合同的实施;对特别困难、发展动力足、脱贫意愿强的对象户,可以到义工联的爱心单位上班;对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享受产业扶贫的对象户,从义工联慈善超市的爱心基金、爱心理事单位、爱心义工的慈善捐款中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面对病床上的父亲,他泪流满面
2017年1月10日,对于刘拥军来说,是非常特殊、痛苦的一天。这一天傍晚,他接到了两个电话:一个是义工联扶贫点洛棉村金支书的电话,快过年了,精准扶贫对象户的农产品急需“出山”销售,请他马上组织爱心义工下乡收购的电话;一个是来自湖南家乡妻子的电话,平时身体很好的父亲突患重病,被家人送到长沙湘雅医院,经医院专家会诊,必须马上动手术的电话。
一边是脱贫攻坚点对老百姓泰山般的承诺,一边是养育之恩年迈七旬的父亲急需手术的消息。明天,他到底该何去何从?刘拥军一时也想不清楚。那天下班,他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在办公室苦苦思索到后半夜。
第二天早上8点,刘拥军准时带着十几个义工出现在洛棉村,组织爱心义工们采摘蔬菜,收购猪肉、羊肉、牛肉,参与活动的爱心义工们没有一个看出他丝毫的异样。
事后第三天,当他急急忙忙赶到长沙湘雅医院父亲的病床前,看到已经动完手术、全身插满各种导管昏迷不醒的老父亲,这个坚强的汉子顿时泪流满面……
助人为乐,爱心要用一生来践行
“心中有仁义,爱心方永存。”刘拥军俊朗的外表下有着豁达乐观的胸怀和悲天悯人的善心。他除了指导妻子经营好企业外,还通过组织爱心义工联合会开展爱心活动,展现了一位政协委员对社会的关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风采。
贫困的农民,留守的孩子,孤寡的老人;村庄、学校、灾区、苗乡侗寨;刘拥军的爱心无处不在,义工联各种大小公益慈善爱心活动的现场都能看到他那让人温暖的身影。2016年5月,黎平县九潮重大水灾发生后,刘拥军立即组织新兆力集团员工及爱心义工参加捐助活动,亲自到市场挑选能帮助灾区群众重建的生产生活用品,并连夜组织爱心义工们装运满满的两大卡车物资,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开展捐赠帮扶。2016年12月28日,下司镇和平村村民向刘拥军反映,该村85岁的“空巢老人”金大爷家的住房年久失修,马上要进入冬季,需要进行修缮。第二天清早,刘拥军就带领爱心义工姚长明、潘昌江和请来的三位维修工人驱车前往。活动现场,他身先士卒,爬上屋顶,捡瓦订橼,利用一天的时间将房屋维修好。临走时,金大爷拉着刘拥军的手老泪纵横,连声感谢。
自2016年在黔东南自治州成立义工联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注册正式爱心义工达到1372人,参与活动的爱心义工总人次达到8604人次,服务工时达到42618小时。在黔东南自治州成功策划和组织了精准扶贫、扶贫助学、敬老助残、关爱老兵、文明劝导、抗洪赈灾等大型爱心公益活动126次;累计投入公益爱心慈善资金80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近3200人次,帮助寒门学子416余人次。这些数字记载了一个爱心义工的古道热肠,折射着一个政协委员的社会良知与责任担当。
2017年8月,在“点赞大美黔东南,助推脱贫攻坚战”慈善活动现场,当记者采访到刘拥军时,他腼腆地说“我是一棵小草,小草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发展不忘回报社会,为社会服务是我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