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黔东南自治州政协委员杜传华驻村帮扶记
□张永泽
曾几何时,兰山村还是麻江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交通不便,产业不兴,村民们守着大山过苦日子。如今的兰山村,水泥路进村入户,产业日渐兴盛,民居崭新亮丽,一派兴旺景象。而这些,除了党的好政策外,离不开州政协委员、州科协副主席、驻兰山村第一书记杜传华等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
建强组织——群众在脱贫攻坚中有了主心骨
2016年4月,时年54岁的杜传华挂任麻江县委副书记、谷硐镇兰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他发现村里班子建设不够强、支部引领作用不明显、办公条件简陋,群众穷、村级空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两大难题。他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杜传华按照县委、镇党委要求,结合兰山村实际,建立了兰山村“党员活动日”制度,带头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活动,大力推行党员“亮承诺、亮目标、亮职责”活动,全村28名党员制定工作目标67条,认领工作职责34条,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精气神从此为之一新。
“他帮助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每周一早上集中村‘六大员’学习中央、省、州、县的政策,介绍各地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坚持‘三会一课’,使我们每个党员、村组干的思想都有很大进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村支书陈启华对杜传华的工作由衷敬佩。
驻村期间,杜传华合组建了“暖心秘书”工作组,全程为群众代办、协办、联办、送达、政策宣传等服务。仅2017年开展脱贫攻坚政策进村入户宣传1000余人次,组织村脱贫攻坚小分队成员对全村177户进行两轮大回访1288人次。因他为人热情肯帮忙,村民们称他为“杜伯伯”。
融入群众一起干,聚合力出实效。杜传华到兰山村以来,与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他在摆博组环境卫生整治中,率先垂范,为该组在全县农村环境观摩中赢得了“明星村寨”荣誉称号。
基础建设——让大山里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兰山村是我的战场,组织上把我派到这里来,我就要为这里的村民出力。”驻村期间,杜传华与村两委成员和其他驻村干部一道,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头戏加以实施。到2017年,全村9个自然寨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
杜传华多次到州、县跑资金、争项目,为兰山村解决了1套投影仪、2套办公电脑、1台复印机、1台打印机,协调解决资金18多万元维修、装修村委会办公楼,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
走进兰山村,水泥路面洁净清爽,一栋栋别墅般的民居星落其布,山花烂漫,清香扑面。居住在大山里的兰山村犹如世外桃源,美不胜收。
“杜传华为村民们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是一位好干部。”兰山组组长尹光明是一个70岁的老人了,他说,前几年的兰山村,路虽然修到了村委会,但各组都是泥巴路,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杜传华当第一书记后,多方协调,上争取项目支持,下带领群众投劳,在短短两年间,就把水泥路修到了各组各户,还整治村容村貌,发动村民发展养猪、竹荪等产业,现在的兰山村富裕了、漂亮了。
发展产业——村民们在奔小康路上大步前行
杜传华决心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他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走访23户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人,征求兰山村发展的意见建议,组织党员和致富能人到万山、玉屏、三穗、凯里、丹寨等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
杜传华为增强群众“造血”功能,邀请专家到兰山实地开方把脉。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将生猪养殖和菇类、药材、烤烟种植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作战图。他牵头成立了“谷硐镇科技专家工作站”,带动兰山村贫困户种植金银草20亩、中药材160亩、精品水果220亩、烤烟205亩,组织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5期150余人次。2017年,村里兴建12个标准化大棚发展竹荪,当年给村里带来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2018年该村种植太子参160亩、烤烟200亩、辣椒104亩,发展养牛大户6户、养猪大户2户。
石兴贵对杜传华的帮扶铭记在心。现年40岁的石兴贵和妻子虽有一门养猪技术。他想建养猪场养猪脱贫,却苦于没有资金。杜传华知悉后多次上门,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还帮他跑有关部门办理土地、环评、贷款手续,使石兴贵的猪场得以顺利建成。2017年11月,石兴贵在村合作社猪场的旁边修起了占地1100平方米投资80余万元、可容纳720头猪的高标准养猪场。
“没有杜书记,就没有我的养猪场,也就没有我家脱贫致富的希望。”谈起杜传华,石兴贵说不完的感激。
产业的发展,使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6551元增加到2017年的8030元;有47户贫困户200人实现脱贫。2018年2月28日,兰山村党支部被麻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17年度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群众口碑——好干部是干出来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杜传华坚信:好干部是干出来的。驻村以来,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带领村民们发展市场好、效益高的产业,一心一意帮助兰山村发展,共建美丽家园,受到群众称赞。
“杜书记为人好,能为老百姓办事。我们离不开他。”茨秋组村民潘定英背着药桶路过,看到我们便主动诉说。她说自己不会写信,如果会写信,就写封信感谢他。
山门口组的吴庆英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杜传华驻村期间,经常到她家宣传党的好政策,鼓励她家种烤烟产业致富。2017年,吴庆英家种100亩烤烟,每亩收干烟250斤,每斤均价15元,扣除成本,还有数万元的纯利。说起种烤烟,吴庆英告诉我们,她家今年种60亩,争取做精取得高效益。她还说,这几年来,她家每年还养殖七八头猪,种了5亩桃子树、10亩冰糖李。对此,吴庆英由衷地夸赞杜传华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工作很辛苦,但我愿和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兰山村建设成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杜传华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他在兰山村创造的“1134”脱贫攻坚模式,得到县委的肯定。2017年3月,杜传华被中共麻江县委评为2016年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先进个人、“麻江县十大扶贫之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