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51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5-09

脱贫攻坚排头兵 百姓心中暖心人

——记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坪地村第一书记姚源刚

□黄梦香

  在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坪地村,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一天到晚,他不是给村民们宣传十九大精神、国家的扶贫政策,就是在项目施工现场丈量田土;他不是在调解矛盾纠纷,就是在养殖场检查项目施工进度;他不是在扛起锄头与村民们一起种植李子苗,就是在查看贫困农户的养鱼塘。他,就是现年58岁的岑巩县政协机关干部、羊桥土家族乡坪地村第一书记姚源刚。虽然驻村不到一年,但他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很快赢得了坪地村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有点追求,多为群众办点事,日子过得更充实。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扶贫政策的宣讲人

  羊桥土家族乡坪地村是丁坪和地坝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该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作为驻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职责。因此,他来到坪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村情、村支部工作、党员结构及致富带头人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交换工作意见,交心谈心,学深悟透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和村支部委员会议,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并要求全村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使命以及责任担当,村支两委要虚心听取并采纳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在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他除了通过会议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外,更多的是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向全村的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百姓心中的暖心人

  作为一名享受副县级工资待遇的资深正科级干部,在老百姓眼中那就是“官”,但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只要一到农户家,他就会详细了解农户的家庭情况,目前有哪些困难,有哪些脱贫愿望。因此,驻村没多久,他不但熟悉了当地的老百姓,与他们打成一片,而且心中时刻装着百姓的冷暖。

  2017年10月,他带领小康工作组的同志到村民汪元沛家了解养鱼塘修建情况,当得知汪元沛已拿出全部积蓄和5万元特惠贷,共计投入15万元修建进塘路后,再也没有资金投入鱼塘建设,只能停工的情况时,他当即提出采用“十户一体”的抱团发展模式,将寨上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整合起来,以强带弱,以富带贫,这种发展模式风险低,成效快,是发展产业的好方式。汪元沛觉得是个好办法,非常高兴,便急忙联系寨上几个贫困户主,协商“十户一体”抱团发展问题。通过“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解决了养鱼塘建设资金难题。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走遍了全村23个村民组。坪地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协调落实。因此,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周七天,他就有六天在村子里,而且还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公车使用,不论是工作队员,还是路上遇到赶集的农户,他都热心帮助,所以坪地村人民视他为亲人,也是他们心中最信赖、最温暖的人。

  产业发展的助推人

  县政协作为坪地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协调引进育肥牛养殖项目,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使项目早日落地,他与县政协领导不辞辛劳,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项目前期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7年9月8日,贵州恒胜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终于落户坪地村。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年出栏育肥牛1.2万头,养殖场占地面积85亩。项目实施后,将盘活该村杨家冲闲置多年的土地资源,土地流转让可让该组40户农户得到直接收益,将带动当地1000亩牧草种植产业的发展,可实现当地农户近500劳动力就地转业。然而,该项目建设面临土地流转、600多人饮水要重新选择水源点等问题。为了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他全力协助村支两委班子不分昼夜,积极与涉地农户沟通协调,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希望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支持项目建设。涉地农户的思想工作做通后,他便立即与村干一起爬坡上坎丈量土地、核实面积,签订合同、发放租金,与投资方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采用一次性支付30年租金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同时还协调解决了新水源点建设问题。去年12月15日,他亲自起草修改协议,带领村支两委与投资商谈判,达成统一意见后,与恒性康公司签订了第一期连接50贫困户、面积300亩的牧草种植收购合同。

  心系百姓的贴心人

  坪地村大水组地处山沟,通组路修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硬化,每到下雨天,就会严重影响群众的出行。此前在村支两委的申请下,县交运局将通组公路硬化建设规划为2.66公里。由于该组有50余户且居住分散,串组路总长为6.16公里,规划不能满足需要,所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2017年10月,他到大水组遍访后,认为群众反映的情况实事求是,于是他立即起草报告,与村支书到县交运局申报项目,同时回单位请县政协领导出面协调。通过努力,该项目终于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追加了3.5公里。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村村民汪勇激动地说,这条道路终于要变成水泥路了,这是一辈子也没有想到的,感谢姚书记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矛盾纠纷的化解人

  坪地村的各组分布较宽,基础设施滞后,大部分通组公路和“一事一议”项目未实施。虽然北门、岩坳、五凯组等“一事一议”项目纳入了2017年项目规划建设,但因群众的思想还比较落后,导致项目建设实施艰难。于是他凭借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协助村支两委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如:2017年11月初,五凯组“一事一议”项目施工时,因该组汪姓两兄弟在占地和出工问题上意见不统一而反目,其中一位拦路不准施工,造成该组“一事一议”项目停工好几天,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于是他与村支两委到他们家做思想工作,耐心地给兄弟俩宣传政策,讲明道理,最后成功化解了兄弟间的矛盾,使停工好几天的“一事一议”项目重新得到复工。

  姚源刚虽年近花甲,但他不计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团结带领村支两委和驻村小康工作队,依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忠诚履职,不愧是岑巩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排头兵、老百姓心中的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