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茅台集团发出“贵州好声音”:
打造有世界影响受人尊重的伟大企业
□李 勋 沈仕卫
4月9日13时30分,博鳌亚洲论坛东屿岛大厅B厅人山人海,坐满了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
这场讨论的题目,是“从‘大’到‘伟大’:企业的蜕变”。会议主持人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出席嘉宾包括Lennar国际总裁Chris Marlin、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等“大咖”。
分论坛的议题提示,吊足了媒体人的胃口。人们都在关注:这些拥有不同背景的嘉宾,尤其是过去几年在全球市场尽显风采的茅台集团,是如何看待过去及未来的?
刘俏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关注怎样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作为论坛主持者,他的问题焦点自然围绕于此: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您所在的企业算不算是伟大的企业?
此次讨论,袁仁国无疑是场上的焦点,听众很感兴趣他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茅台集团董事长,我不好对这个做评断。”袁仁国表示,“我只能说,茅台离伟大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话音未落,听众席传来广泛认同的掌声。
人们对他透露的一组茅台集团的统计数据印象深刻:“十二五”以来,茅台累计上缴税金1000多亿元,完成教育、环保、公共建设等领域公益性投入90多亿元;上市17年来,茅台累计给股东分红500多亿元;现在,茅台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酿酒企业,厂房面积、储存酒的库房面积均位居世界第一,还是世界上单品销售额第一的企业、盈利能力在国内同行也属第一。
“我认为,作为一家伟大企业,首先要有世界的眼光、正确的发展战略;第二,伟大企业一定要有企业家精神,富于开拓、创新、冒险,并且不屈不挠;第三,伟大企业的治理结构要科学合理;第四,伟大企业要有伟大的企业文化。”袁仁国分析说。
在他看来,伟大企业一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茅台开展精准扶贫,在遵义市帮扶两个县,帮他们修路、发展教育、产业带动等;伟大企业一定要有强大的盈利能力,没有利润员工富不起、企业也办不下去,企业责任就无法实现。
袁仁国的观点得到与会嘉宾认同。刘永好亦表示,做企业没有利润就活不下去,有利润才能回报股东、社会、市场,有利润就意味着有税收,对国家能有所贡献、对员工能有所贡献。“在能够盈利的基础上,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经济从规模向质量转型的今天,作为经济微观个体的中国企业,急需重新思考、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讨论嘉宾对此议题的观点,迅速成为会场热点。刘俏发出提问:能否设想一下,2035年时的伟大企业是什么样子?
王中磊认为,十几年后可能成为伟大企业的,更多将是改变人类发展的公司;具体而言,就是在生物科学上做出很大突破的企业。“如果17年后,在座的所有人可以因为这家企业而免受疾病困扰,那它就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Chris Marlin则认为,伟大企业最主要的是从一点一滴、从小事情做起——你必须能够在起跑之前慢慢地走。“在我们能够做到伟大之前,要把自己眼下的事情做好。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袁仁国赞同Chris的看法。在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这样总结:茅台从几家小作坊起步,经历了由小到大再到强的完整过程。过去67年,茅台成长靠的是几代茅台人轮流接棒,不断提升产品的生产、销售水平,点滴积累而成如今模样。
“茅台的目标,就是要打造有世界影响、受人尊重的伟大企业。”袁仁国说,我们无法预测十几年后企业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断定那时能称之为“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的公司。这家企业,必须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对环境保护也能很好地承担企业责任;而且,它必须是现代化与专业化高度融合,治理体系也非常科学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