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297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1-23

白云区政协:“六抓六促”打造加长版社情民意“直通车”

□ 王 菁 张洪维

  2017年,白云区政协在协商民主工作中,力求接着地气的当好桥梁纽带,传递好群众声音,激励全区政协委员做建言献策的“内行人”、民主监督的“执行人”、民情民意的“知情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通过“六抓六促”,打造加长版社情民意“直通车”。

  抓调研视察直通社情促决策

  围绕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政协组织界别政协委员开展了“加快引进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等8个调研视察课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有关部门存在的困难,商议破解良策,形成具有广度与深度、贴近实际、操作性强的调研视察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目前,已有3个调研报告、2个视察报告得到区委、区政府一把手批示,责成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采纳。

  抓站点建设直击矛盾促和谐

  白云区各乡(镇)、社区强化政协委员联络组活动阵地,通过把服务站点建起来、政协标志立起来、服务内容挂起来、政协委员邀进来,增加政协委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实现了群众有困惑、矛盾,政协委员同帮忙、同化解,让群众多了一份信任依靠,基层增添一份化解力量。比如铝兴社区联络组建立了24个“民情联络室”,建立了16名政协委员联系院落机制,参与宣讲政策、收集民意,先后为群众解决了大小烦心事30余件。又如大山洞社区联络组,创新推出“五大银行”“五爱活动”“十大岗位”,有效搭建了政协委员“奉献社区、服务居民、创先争优”的平台,委员们纷纷到社区“领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再如红云社区与民盟白云总支联合,挂牌成立了“红云社区民盟教育工作室”,为辖区广大家长搭建了家庭教育交流平台,进一步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抓载体创新直连群众促服务

  区政协借力大数据发展优势,于2017年3月上线运行全省首家区级政协手机APP,为全区政协委员线上学习、线上提案、线上建言等提供了平台。各联络组积极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搭建委员管理、联络、服务新载体,及时将群众诉求、社区工作动态反馈给政协委员。如白沙关社区进一步开拓“大数据小应用”思维,运用社区社会组织运行的“关关微报”自媒体,搭建政协委员“云上说事厅”,借助网络,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委员与群众无障碍、无压力地进行交流,实现民意诉求更真、委员反应更快。同时,变网络舆情被动监控为网民意见主动收集,既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又让政协委员的职能地位得到了凸显。

  抓座谈交流直转意见促发展

  为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把准方向,做好建言,区政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政协委员、区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对全区中心工作相互交换意见,共谋共推。先后开展了委员走访乡(镇)、社区、企业活动。在十九大召开前期,区政协就参与到社区信访维稳工作中,与乡(镇)、社区一道梳理和排查不稳定因素,协商对策,确保全区十九大期间的和谐稳定。在委员企业大走访活动中,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走访企业51家,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36个,目前已解决13个,其他政协层面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已形成专报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建议解决。

  抓提案督办直达民意促实惠

  区政协共收到委员提案95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大数据等方面,审查立案94件、建议1件。为了促进提案的有效落实,区政协改革创新了工作方法。一是改变以往提案委组织协调,分管提案工作的副主席牵头督办的方式,将职责划分到各专委办督办,主席、副主席领衔,实现了提案全覆盖,政协全参与。对委员反映强烈、或多名委员联名提出的“加快白云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支持建设白云区精神病康复医院”等5件提案作为重点提案,政协班子牵头督办。二是通过白云政协APP开辟了“提案工作”板块,从提案培训到提交提案再到提案办理进度均可清晰查询。截至6月30日,提案全部办复,较往年提前3个月。提案的办复率、沟通率、意见反馈率、委员满意率均为100%。所提问题建议被采纳并基本解决的有46件,已列入计划或逐步实施的有41件。

  抓信息报送直播动态促宣传

  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力度和新闻宣传力度,规范信息收集、整理、审编、报送等工作流程。共向省、市、区领导报送信息专报5期,一批意见建议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单位和部门立即组织进行整改。在《贵州政协报》、《贵阳日报》、《白云快讯》等各级媒体发稿100余篇。通过信息专报和新闻宣传两个渠道,对内,直面存在问题,勇于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反映,加快了问题解决的步伐;对外,积极宣传白云政协工作,展示了委员风采,群众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度与认同度明显提高。